20日上午,江苏省农科院车管人员向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提交了一份报告,要求将该院的部分公务车尾号进行调整。由于同样尾号的车比较多,公车限行对他们的公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江苏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车管处处长练兵对记者说,这是预料之内的情况,因为他们在实施限行之前做了大量过细准备。而公车限行,还仅仅是江苏公车改革中的一个环节。
18条对策,解决用车问题
本报记者独家获得了“公务车每周停驶一天有关问题及解决办法”的18条对策。
这些对策,开了4个座谈会,征求了69家单位的意见,不仅包括限行应对,还包括长远设计。
同单位同尾号扎堆怎么办?这样的情况不少,比如省农科院共有15辆公务车,由于尾号扎堆,周二要停开6辆,周四要停开4辆。尾号扎堆最多的是省政协,每天要停驶1/4的车。省级机关已与南京市交管局、南京市车管所商定,待各单位上报后统一调换车牌,使尾号均匀分布。
长途公务,出行或回程恰逢停车日怎么办?各单位配备“长途派车单”随车,以备核查。
单位车子少,影响公务如何协调?三种对策:本系统下属单位协调,相邻单位调剂,审慎开具省级机关临时通行证。南京工业职业学院只有两辆公车备有省级机关通行证,实施尾号限行后,他们和下属单位的社会牌号车辆调剂使用,但是进不了省级机关大院子,对公务有一定影响。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表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会在严格审批程序的基础上,审慎开具临时通行证,以便单位协调用车。
开全国或者省级重要会议活动怎么办?凭大会或者活动通行证行驶,不受尾号限制。活动结束后,按原规定执行。
油费,省级机关一年节约近千万
此次限行的主要出发点,是“节能”。那么,省级机关限行范围内5000多辆公车的节约账是怎么算的?
练兵说,每天停开20%,就是停了1000辆,一年按220个工作日算,停驶20多万辆次。油耗按每车每天10公升、1公升5元算,全年油费“保守估计”节约近千万,节约了大量公费开支。长期执行下去,单位司机至少可以减少一名,人头费也可以省掉。假如全省公车全部执行,省掉的公费开支将非常可观。这还没有算环保、交通的节约账。
监督尚未完善,呼吁立法跟上
17-20日,公车限行了4天,各家媒体都在监督公车是否自觉执行。总体来看,情况良好。本报记者仅在周三看到过一辆尾号3的公车,周四看到过一辆尾号9的公车。
周三下午5点半,新华日报小车司机小杨告诉记者,我的车尾号是3,今天一天没动,晚上8点以后才能动,有些事情就请其他车代劳了。
但是,一项制度光靠自觉显然不够。“18条”中规定了监督措施:
对不执行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将采取通报批评、取消省级机关汽车通行证、车辆单位更新车辆时不得上机关牌照等处罚。
执法部门可以监督吗?南京市交警五大队副大队长朱泾舟告诉记者,限行是机关自律行为,“不是法律规定。我们不会管。我们只执行法律规定。”
练兵说,从节能、环保、缓解交通压力各个方面来看,限行都是有效手段,也取得了实效。他希望这个举动能从机关推及到全社会,从省级机关推及全省13个市,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比如说,南京市为此立法,无论是南京市还是省级机关的车,都可以直接执行法规,监督更为完备。当然,限行和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研究和论证。
公车限行令已转发全省,泰州率先实施
有关公车限行的国务院“节能令”是8月下发的。江苏省经过深入调研后于11月推行。目前,“节能令”已转发各市县,各市正在根据本地实际排定公车限行时间表。
记者获悉的最新消息是,地级市中,泰州市已确定于11月24日即下周一开始实施。
南京市目前正在起草实施意见,但是具体实施时间尚未敲定。南京市区县乡镇已实施车改,目前市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大约共有公车2000多辆。
限行不是应景作秀,是公车改革的重要一环
公车限行伊始,不少老百姓有疑问:是作秀吧?是国务院发了文件之后的应景吧?能做多久啊?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其实,公车限行不是“拍脑袋”产物,是公车改革推进中的重要一环。
“没有公车定额、集中管理,根本搞不了公车限行”,省公车管理使用和改革联席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公车管理一度无序,各机关单位只要有钱就可以买车,没有人掌握总量。2004年江苏省成立省清理机关公务用车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后,实施了定额管理,即按照每个单位的人员总数、领导职数,确定定额。对省级机关118家单位申报的2450辆公务用车、650辆专业用车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实际核定公务用车定额1759辆,核减691辆,核减了28.3%;核定专业用车定额296辆,核减354辆,核减率54.5%,两项相加节约购车经费约2.4亿元。同时,按照核定定额,对100辆超标车进行了收缴、报废、过户处理。
三年来,省级机关年均购车量逐年下降,2006年比2005年少购83辆,2007年比2006年少购46辆。因地震控制公务开支,2008年更是大幅度削减,比上年减少70%。
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的一些“花絮”,也透现出省委对严控公车使用的决心。某厅局在职100多人,离退休接近100人,公车定额26辆,却利用下属单位名义配置了40多辆车,被省委书记梁保华在大会上点名批评。此后,收缴、报废、过户一次到位,目前用车低于定额。
公车定额使省级机关各单位的公车实行了集中管理。在由“清车办”更名而来的省公车管理使用和改革联席会,可以看到,所有车辆信息一一在册。如果没有前期的这些工作,公车限行——限谁?限多少?都可能是一笔糊涂账。
接待用车改革,从驻京办起步
限行对象,目前是公务用车。而公务用车仅是公车中之一类,此外还有“专业用车”和“接待车”。警车、抗震救灾等专业用车,是由上级部门下放指标,不由省定。那么,接待用车怎么管,怎么节约?
有关人士坦陈,由于公务用车控制极严,确有少数单位在借接待用车名义变相增加公务用车。省公车管理使用和改革联席会已经决定,将试行省级机关接待用车集中管理使用,实行以租赁为主的市场化。江苏的接待用车改革,已经率先从驻京办起步:核定定额、削减车辆。驻京办今年9月后削减了25%的公车。
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在“十一五”期间加快推进公车改革的精神,公车废旧不更新,按空出来的定额将费用“打包”给单位,由此逐渐挤压公车数量,并从根本上改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赖公车的行为惯性和思维惯性。 (记者 王晓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