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部中科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书签署仪式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 雷
(2008年11月20日)
尊敬的白春礼常务副院长,丁仲礼副院长,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和专家: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水利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重大举措,也是院部合作的延续和拓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学院对水资源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水利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刚才,四一副部长和仲礼副院长分别介绍了水利部和中国科学院水利科研方面的有关情况,春礼常务副院长发表了很好的讲话,使我们受益良多。
我国是水旱灾害极为频繁、治水任务异常艰巨的国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水利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强调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及时果断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既是加快水利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对水利行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考验。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水利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力以赴打好水利发展攻坚战,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水利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重要基础,是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提高水利科技水平,用现代科技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拥有很多声名远播、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创新贡献。在相关涉水领域,中国科学院荟萃了一批高层次的院士和专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汗水。长期以来,水利部和中国科学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开展了很多重大科研专题和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水利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在今年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在唐家山堰塞湖紧急排险避险的关键时刻,白春礼常务副院长高度重视,江绵恒副院长亲临现场,中国科学院及其所属成都分院、微电子研究所、遥感所、声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迅速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时提供了宽带无线应急通讯及远程无线遥控监测视频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实现了唐家山堰塞湖泄流全过程的远程实时监控,为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为夺取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高科技支持和保障,树立了一个中科院与水利部进行科技合作的典型范例。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中科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信息交流、人才培养、联合攻关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水利科技进步,经双方研究,决定签署《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双方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必将对水利科技创新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希望双方有关单位以此为契机,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广大人民需求,立足大规模水利建设实践,瞄准世界水利科技发展前沿,抓住水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双方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向更宽领域拓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一是在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方面,力争取得一批事关水利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研究成果,获得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开发一批面向水利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促进我国重大水问题的解决。二是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方面,通过联合共建和共享实验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等方式,改善科研条件,促进资源共享,提高运行效益。三是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双方专家库,实行专家互访互聘机制,共同选拔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四是在优秀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坚持一手抓创新,一手抓推广,加大科技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我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双方的战略合作一定能够结出丰硕成果,水利科技创新一定能够取得重大跨越。最后,我代表水利部向中国科学院的各位领导,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水利发展的各位院士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中国科学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作出更大的贡献,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