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2日,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深入到武都、康县、西和、礼县等4县区,就安排好灾区群众安全过冬、进一步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加快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千方百计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促进陇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怎样?能不能安全过冬?他们还有哪些实际困难?带着这些问题,徐守盛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徐守盛就考察过康县豆坪乡豆坪村,当时这个村子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和乱石瓦砾。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138个首批重建户的房子已经全部竣工,原来的废墟上正在崛起一座新村。围拢过来的村民告诉徐守盛,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徐守盛高兴地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就将住上新房,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也说明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强面对,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能够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西和县长道镇大寨村100个灾后重建户的新房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有望年底全部完工入住。在村民文玉林的家里,徐守盛关切地问:“过冬的衣被有没有?粮食够不够吃?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从衣食住行到柴米油盐,徐守盛问得十分仔细。文玉林回答说,家里已经盖起了3间新房,过几天就能搬进去住了,吃穿都没有问题,两个孩子在外打工,每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听到这些,徐守盛欣慰地笑了。他强调,眼下已经进入冬季,一定要千方百计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群众有保暖的住房、有足够的粮食、有过冬的衣被,让每一户受灾群众都能够安全过冬。
陇南市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得如何?是徐守盛这次调研的重点。21日下午,他来到武都区马街镇蒿坪村和佛崖乡贾店村了解情况。走进蒿坪村,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三排整整齐齐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新的希望和生机正在孕育勃发。站在村民李根生家的院子里,徐守盛和他拉起了家常:“盖新房花了多少钱?补助拿到了没有?有没有借债?”李根生一一作了回答。
在贾店村,当地干部介绍说,这个村子首批37个重建户的新房已经全部封顶,其中5户已经搬进了新居,其他32户有望在12月中旬全部住进新房。在村民焦鲜青的家里,徐守盛仔细了解了新房的设计标准、建筑材料的价格以及各项重建政策的落实情况。他指出,灾后重建涉及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5·12”地震发生以后,陇南市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牢牢地抓在手上,有力有序有效地加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当前,灾后恢复重建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紧完善各项灾后重建规划,切实推进重建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确保各项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他还叮嘱当地领导干部,灾后重建工作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千万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标准而让群众背上过重的经济负担。
如何破解制约瓶颈,加快陇南发展?是徐守盛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考察了龙昌公路、礼县东城区秦汉大道、礼县久联民爆器材有限公司改性铵油炸药生产线项目建设情况和陇南长城果汁有限公司后,徐守盛指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陇南发展的最大瓶颈。陇南要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打好基础。在陇南长城果汁有限公司,徐守盛了解到,这个企业的建成投产,有力地解决了当地果农卖果难的问题,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充分证明了省委、省政府提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工作思路是完全正确的。陇南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特色农业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只要我们立足当地优势上项目,瞄准市场找出路,不断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他强调,要抓紧抓好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难得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动陇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甘肃省政府秘书长李沛文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记者 苟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