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四川召开冬季自然灾害趋势会商会,省农业厅、林业厅、建设厅、交通厅、卫生厅、民政厅、省应急办等多部门联手,“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从交通运输、通讯保障、供水输电、民政救灾物资准备、卫生医疗保障、农林畜生产等方面防患于未然,帮灾区积极应对寒冬。
四川省建设厅:保灾区农户安全过冬
【数字】四川需维修加固农房221.3万户,需建农村永久性住房126.3万套。到目前为止,约有53.02万户农户须在自建过渡房中过冬。
【对策】通过加固、加厚等措施,对过渡房进行过冬“升级”。截至11月20日,需对自建房 “保暖”的农户有530160户,479120户已完成。
抓紧做好受损农房维修加固工作。截至11月20日,四川受损农房维修加固已完成88.48%;重灾区农村永久性住房开工达71%。积极推进分期建设方法,鼓励年底前先建好一层或一两间房屋,分期入住过冬。
四川省交通厅:保交通运输通畅
【数字】为应对冬季严寒、雨雪、霜冻、大雾等恶劣天气,四川落实应急储备运力客车410辆、货车720辆,确保应急运力随时待命。
【对策】合理调配运力资源,重点确保节后民工返岗运力供给。对电煤运输和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开辟专用通道,切实保障重点物资运输。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和桥梁的监控;合理配置和统筹调度机械设备和物资,尽最大努力抢通受灾道路。
各级交通部门针对冬季大风、大雾、寒潮、雨雪多,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完善应急预案,提前启动各项防控措施。
四川省卫生厅:三大举措保健康过冬
【数字】争取省财政专项经费113.5万元,为汶川、北川等11个县(市)乡镇卫生院储备群众安全过冬所需冻伤、感冒、呼吸道传染病等常用医疗药品,保障受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对策】强化监测预警,严防灾后次生、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管理,加强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落实集中安置点、板房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卫生巡查和指导。
针对地震灾区较多群众居住在板房的情况,卫生厅将开展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联合演练,提高医疗卫生救援水平。
进一步完善《四川省救灾防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类似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省卫生厅将及时启动应对措施。
四川省民政厅:抓紧筹集防寒物资
【数字】截至11月20日,四川共接受省内外捐赠棉被336.8万床、棉衣裤375.5万件(套),取暖物品32.9万件,已发放棉被333.6万床 (含储备)、棉衣裤373.5万件(套),取暖物品26.5万件。
省财政和省慈善总会已安排专项资金6090万元,采购棉被50万床、棉衣裤6万套和电热毯10万床等。省级财政垫付中央冬春救助资金1亿元,用于地震灾区和高寒山区购买棉衣被、棉衣裤和取暖用品。
四川65个储备点御寒物资已储存到位,共储备棉被163920床,其中:省级调配棉被128700床,市州自储棉被35220床。
【对策】进一步筹集物资,落实防寒措施。抓紧采购一批棉被、棉衣裤、电热毯、热水袋等御寒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每人有一床棉被、一套冬装。为群众配发电热毯、取暖器或烤火炉、热水袋等。
加快过冬物资组织发放,确保11月底前将御寒物资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