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大连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7日   来源:辽宁日报

    大连市在城市现代化先行的基础上,全域谋划,统筹发展,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不仅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而且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越来越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到去年年底,大连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1.8∶1,城市化率达58%,均远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期以来,与发达的城市经济相比,大连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不解决‘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率先全面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国家提出东北振兴战略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在重新审视全市市情时深刻认识到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紧迫性,把城乡一体化战略列为加快老工业基地率先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谋划,重点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寻求突破,切实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向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转变。二是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

    首先,大连市冲破城乡地域、资源、产业局限,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实施重大产业全域布局,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产业基础。在产业布局上,大连市一改以往“重城抑乡”的思路,统筹对市区重点培植高水平、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而市区原有的工业企业则向县域大规模搬迁转移。目前已有大钢、大连机车、大连机床等200多家城区企业下乡落户。与此同时,中远造船、STX造船、庄河电厂、红沿河核电站等重大外来项目,同样选择布局空间广阔的农村地区。此举既拓展了城市空间,又加快构筑县域新型产业体系,全域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重大项目向农村进军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向农村延伸,增强县域经济“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县域经济是区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全市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大连市投入巨资用于县域港口、路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近几年,大连市抢抓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战略机遇,利用各涉农县市区临港临海优势,沿黄海、渤海岸线兴建了以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工业园区等“一岛十区”为主要节点、项目承载力强的新型工业园区,拉开城乡协调发展的大框架。目前,大连市县域经济已占全市GDP半壁江山。

    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关键。近年来,大连市本着支农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相继出台了20多个强农惠农文件,形成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保障体系。这些政策文件包含大力建设优质特色农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等,覆盖面广、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在推出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各个方面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随着大连市公共财政向农村逐渐倾斜,一些以前只有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开始惠泽农家。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全市27万农村中小学生免交学杂费,免费得到教科书,2000多名困难家庭学生得到生活补贴,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近亿元。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成78所乡镇卫生院、急救分站、妇幼保健院的改造,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基本形成。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94.7%,居全国前列。三次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此外,自来水网、燃气管网、公交网络、信息网络等公共设施延伸到城镇,当地农民过上了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记者 侯国政)

 
 
 相关链接
· 上海市新近出台多项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 “科技创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题研究班”举办
· 刘淇: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结合部可持续发展
· 山东省莱芜市通过市场化手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 农民增收“两最”困境呼唤城乡一体化变革提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