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会见了来访的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等一行。双方表示,要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满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聂振邦等一行访问中国气象局是中国气象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开门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国光对聂振邦等一行的莅临表示欢迎。他指出,气象部门一直把气象服务作为立业之本,而气象服务的首要问题就是为农服务,因此气象部门一直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做好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气象部门责无旁贷。农业靠天吃饭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气象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子,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占到5%-7%,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水资源特别是农业影响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农业生产布局发生了变化,也导致病虫害增多。因此,气象部门将秉承服务是宗旨、需求是导向的原则,做好为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
聂振邦表示,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受益者,国家粮食局十分感谢中国气象局长期以来对粮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就目前来看,国家粮食部门在粮食仓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分品种、分地区粮食产量预报等方面需要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日前,国务院正式讨论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该纲要的落实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密切相关,而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就与气象部门息息相关。此外,随时随地掌握粮食产量预报对于国家粮食生产十分重要,需要气象部门的支持。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中国气象局党组对气象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服务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气象局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意见;《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发布后,中国气象局及时组织专家对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今年年初,中国气象局向党中央呈报了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的评估材料和气候条件对国际粮食价格影响的分析材料。
据悉,农业气象业务主要包括农业气象观测、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以及粮食产量预报等。今后,气象部门将积极参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建设工作,强化粮食安全气象服务能力;组织实施好人工影响天气规划,重点加强主要产粮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服务;面向农业生产,做好决策服务和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王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