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工商系统出台了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35条意见,帮助企业突围脱困、转“危”为“机”,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是千方百计帮助各类企业排忧解难。重庆市全面开展公司股权出质、出资和“债转股”登记,及时办理动产抵押登记,支持企业开展商标权质押贷款,一举激活股权和商标权等“静态”资本,为企业融资开辟崭新渠道。仅股权出质登记一项,就可帮助全市企业形成近4000亿元的融资规模。采取免于提交审计报告、推行年检免审制度和减免年检费用等措施,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仅免交审计报告一项将惠及全市近10万户企业,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审计费用达2亿多元。密切关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确定的重大投资项目,全程跟踪促成项目顺利落地。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伍军人、库区移民、“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以及民工返乡创业申办个体工商户的,一律免除工商注册登记费,切实缓解就业压力。科学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实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等人性化执法。
二是尽职尽责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全面开展外国(地区)企业商号预保护工作,放宽外商投资企业名称使用“中国”、“国际”字样或不冠以行政区划的条件,积极介入政府招商引资协调机制,推动外国(地区)具备法人资格的基金、社团、财团等组织来渝投资。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生产经营范围或服务项目。计划2009年,新发展私营企业1.8万户,个体工商户10万户。大力支持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8个“百亿级市场”、10个“五十亿级市场”、10个“二十亿级市场”、15个“十亿级市场”和一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物流市场集群。
三是尽心竭力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全面实施“商标免费培训计划”,强化指导企业申请商标,积极协调国家工商总局为重庆企业商标注册、评审开辟“绿色通道”,使全市涌现出更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加快认定重庆市著名商标,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商标品牌群。允许企业以驰名、著名商标权作为非货币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可达70%。计划 2009年,全市注册商标要达到4万件以上,重庆著名商标要达到400件以上,中国驰名商标要达到30件以上。鼓励和引导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企业走规模化经营、连锁经营之路,积极运用商标品牌“走出去”进行资本扩张,使商标品牌资源形成品牌资本、规模效益,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是优质高效服务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此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规模经营。计划2009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户以上。放宽农资等经营范围限制,支持商业企业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连锁经营,推进农村商业零售网络建设,促进城市资源要素下农村。深入推进经纪活农行动,将每年免费培训农村经纪人由1万人扩增到1.5万人。积极支持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大力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与管理工作,开展“一社一品”、“一所一标”创建活动。计划2009年,全市农产品商标要达到6000件以上,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之乡”。
五是全力以赴提升人民群众消费信心。广泛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快乐消费”活动;积极推进消费教育进社区、学校、企业、乡镇、村社,深入实施“消费安全放心工程”,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积极构建“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着力提升消费信心,引导和促进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合同格式条款监督,开展“安全放心消费诚信企业”评选活动,引导经营者加强自律。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强12315申(投)诉举报受理,做到受理率达100%,按时处理办结率达到95%以上,消费者满意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