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农业部:我国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2日   来源:农业部

    今年以来,农业部认真组织实施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加强草原防火和鼠虫害防治,促进草原地区走上了“生态恢复、生产发展、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发展道路,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实施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2008年,中央投资各类草原保护建设资金20.5亿元,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防灾减灾等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有效带动了地方和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推动了草原家庭承包、基本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三项基本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拉动了内需和就业,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内蒙古自治区加快畜禽周转出栏率,农牧民人均收入较快增长。宁夏自治区继续在全区范围实施天然草原禁牧封育和“草畜产业”工程,整合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发展人工种草,帮助禁牧农牧民改良畜种、技术培训,全区羊只饲养总量比禁牧前增长近30%。2008年我国草原植被长势好于去年和近年同期,属偏好年份,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生产,农牧民收入水平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二)不断增强草原火灾防控能力,确保草原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全国共制定国家级草原火灾应急预案1件、省级预案15件、地级预案50多件、县级预案200多件,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设立县级以上草原防火机构700多个,各级草原防火工作人员约7300人,行政主管、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机构各司其责,草原防火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修建草原防火指挥中心20个、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44个、物资站51个,草原防火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综合防控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截至11月,全国共发生草原火灾238起,受害草原面积9424.44公顷,受害草原面积比上年同期减少1469.10公顷,无人员伤亡和牲畜损失。

    (三)切实提高草原鼠虫害科学防控水平,确保重点地区防治效果。今年草原鼠虫灾害偏重发生,各级草原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科学防灾减灾。全国累计投入劳力108万人(次),技术人员5.4万人(次),完成草原虫灾防治7758万亩,完成草原鼠害防治9688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了20%和4%。按每亩平均减少鲜草损失30公斤,每公斤鲜草0.2元计算,仅减少牧草损失一项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5亿元。各地积极开展鼠虫灾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新技术的研究,减少化学农药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全国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共防治草原虫害2279万亩,防治草原鼠害5747万亩,防治面积分别占总防治面积的29%和59%。农业部对北京周边地区蝗虫联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内蒙古、河北两省(区)共完成环北京周边地区草原虫害防治1373万亩,实现了蝗虫“不起飞、不成灾、不进京”,为平安奥运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今年西藏飞蝗发生的严峻形势,农业部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和技术指导,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区)克服汶川地震带来的困难,共防治西藏飞蝗257万亩,使西藏飞蝗“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

 
 
 相关链接
· 农业部:我国今后将加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制度
· 政协委员曹鸿鸣:应改变当前草原生态治理模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