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发布信息:据对辽宁省23个国家调查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辽宁省粮食总产量达1860万吨,比上年增加25万吨,增长1.4%。辽宁省粮食生产在连续4年丰收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获得第五个丰收年。
统计显示,今年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之所以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并落实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粮食生产。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根据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认为,促使辽宁省粮食连续增产还有以下原因:
一是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优良品种普及率提升使粮食单产增加。近几年,辽宁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启动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和推广粮食优良品种,使辽宁省种植业优良品种率达到90%以上。同时,由于采用水稻抛秧、玉米合理密植、测土施肥等先进技术,使水稻、玉米单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2008年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11.7公斤和420.5公斤,其中,水稻亩产与去年基本持平,玉米比去年增加31公斤。
二是气候条件好,雨热同季,使粮食产量增加。虽然在农作物播种期部分地区干旱,播种期拖后,但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雨热同季,时空分布好,而且秋季霜期延后,使粮食生产形势明显好于上年。
三是政府重视,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贯彻施行得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今年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全省共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资金累计达38亿元,亩均粮食补贴66元,2124万农民因此受益。另外,今年辽宁省还增加了人工增雨投入,人工增雨30多亿立方米,有效保证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四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高产作物种植比重不断扩大。由于优良品种率的提高,使辽宁省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占的比重不断扩大。水稻、玉米是辽宁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历年来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80%以上。2008年水稻、玉米播种面积比重仍占83.8%。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88.49万公顷,水稻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5.87万公顷,为今年粮食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