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刘家义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30日   来源:审计署网站

    12月29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审计署党组副书记、副审计长令狐安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组书记、审计长刘家义作了工作报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局,解放军审计署,南京审计学院,审计署机关各单位和派出机构的负责人以及部分特约审计员和中央有关单位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主持会议。

    刘家义在报告中指出,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审计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至11月,全国共审计和调查10.4万多个单位,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69亿多元,促使被审计单位健全规章制度3690项,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837件。

    刘家义强调,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立足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履行好审计的法定职责和社会责任。明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重大任务,把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全力推进绩效审计,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积极推进体制制度创新和民主法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关于明年工作,刘家义强调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贯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二要抓住促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积极推进体制制度创新和反腐倡廉建设这“三个重点”。三要努力完成六项任务:以保障积极财政政策贯彻实施、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不断深化财政审计;以促进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维护金融安全,服务金融改革为目标,不断强化金融审计;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不断加强企业审计;以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稳步推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落实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为目标,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维护对外投资安全、履行联合国审计职责为目标,逐步推开涉外审计。四要把握五个原则:一是坚持揭示和反映中央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重民生政策措施执行情况以及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二是坚持揭示和反映违规建设 “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以及建设中造成的资源破坏损毁、环境污染、乱占耕地等问题,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坚持揭示和反映不顾条件和需要乱上项目,造成重大铺张浪费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四是坚持揭示和反映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和法治建设;五是坚持揭示和反映体制、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机制的健全完善。

    刘家义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努力推动五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创新审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准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二是创新审计机制,建立起科学的审计管理、考核、激励、促进和保障体制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审计、依法管理,以保证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三是创新审计方式,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坚持走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四是创新审计干部队伍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研究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审计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五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技术方法。

    会议还对2007年度审计署和地方优秀审计项目、表彰审计项目进行了表彰。  

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表彰2007年度审计署和地方优秀审计项目

    12月29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审计署对2007年度审计署和地方优秀审计项目及表彰审计项目进行了表彰,署领导刘家义、令狐安、董大胜、余效明、石爱中、孙宝厚、安国为获得优秀审计项目的单位颁发了奖牌。

    审计署每年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旨在通过这一平台,推动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严格执行审计法和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2008年,审计署在总结前几年评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小组及其办公室根据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的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严格评选程序,对审计署有关单位和地方审计机关选送的108个参评项目进行了认真评选和审核。经审计长会议研究决定,企业司和沈阳、昆明特派办联合实施的中石油集团公司2006年度财务收支及原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8个项目,被评为2007年度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南京特派办实施的农业银行总行及北京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等20个项目,被评为2007年度审计署表彰审计项目;重庆市审计局实施的2005至2006年度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等10个项目,被评为2007年度地方优秀审计项目,黑龙江省审计厅实施的农业银行黑龙江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等23个项目,被评为2007年度地方表彰审计项目(获奖项目名单详见附件)。

    这次受到表彰的审计项目,能够认真执行审计法、审计准则和审计署6号令,审计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运用较好,揭露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比较突出,审计信息引起有关党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审计成效十分显著,社会反响比较强烈。根据审计结果,有关人大、政府和部门制定、修改或者废除了相应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被审计单位制定或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提出了加强内部管理的具体措施。

    审计署要求受到表彰的单位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虚心学习受表彰单位的先进经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水平。(彭新林)

    附件1

    2007年度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和表彰审计项目名单

    一、2007年度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8个)

    1.企业司和沈阳、昆明特派办联合实施的中石油集团公司2006年度财务收支及原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2.京津冀、哈尔滨、郑州特派办联合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审计;

    3.昆明特派办实施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昆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绩效专项审计调查;

    4.长春特派办实施的黑龙江省2004至2006年度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5.成都特派办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西南和秦巴山区扶贫项目审计;

    6.武汉特派办实施的农业银行辽宁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7.重庆特派办实施的开发银行重庆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8.企业司和京津冀、郑州特派办联合实施的铁路运输企业2006年度财务收支审计。

    二、2007年度审计署表彰审计项目(20个)

    1.南京特派办实施的农业银行总行及北京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2.哈尔滨特派办实施的黑龙江省2006至2007年度中央转移支付支农专项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3.太原特派办实施的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等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4.武汉特派办实施的贵州省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

    5.济南、广州特派办联合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效益审计;

    6.南京特派办实施的福建省2005至2006年度救灾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7.广州特派办实施的广东省2004至2006年度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8.深圳特派办实施的广深铁路增建四线建设项目审计;

    9.昆明特派办实施的光大银行营业部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10.郑州特派办实施的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11.哈尔滨特派办实施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等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12.成都特派办实施的四川省2006年度殡葬事业专项审计调查;

    13.西安特派办实施的光大银行太原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14.重庆特派办实施的重庆市电信公司等单位200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15.武汉特派办实施的江西省2005至2006年度救灾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16.工业审计局实施的国家税务总局2002至2006年度信息化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17.长沙特派办实施的焦柳铁路石门北至怀化段扩能工程建设项目审计;

    18.广州特派办实施的开发银行广东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19.交通运输审计局实施的民航总局200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试行联网审计;

    20.财政司实施的财政部具体组织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附件2

    2007年度地方优秀审计项目和表彰审计项目名单

    一、2007年度地方优秀审计项目(10个)

    1.重庆市审计局实施的2005至2006年度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

    2.安徽省审计厅实施的徽商集团2004至2006年度财务收支审计;

    3.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实施的石嘴山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及市医保中心财务收支情况审计;

    4.宁波市审计局实施的市出租车管理运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5.陕西省审计厅实施的黄陵至延安和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6.江西省审计厅实施的农业银行江西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7.山东省济南市审计局实施的中国轻骑集团原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8.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审计局实施的平南县2006年度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审计;

    9.吉林省审计厅实施的省信托投资公司2004至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10.河北省石家庄市审计局实施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至2006年度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审计。

    二、2007年度地方表彰审计项目(23个)

    1.黑龙江省审计厅实施的农业银行黑龙江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2.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实施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财政收支及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3.天津市审计局实施的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4.浙江省杭州市审计局实施的2005至2006年度社区建设及管理经费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5.云南省审计厅实施的云南机场集团公司200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

    6.深圳市福田区审计局实施的沙头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7.河北省文安县审计局实施的县建设局200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8.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审计局实施的北铁一级公路路段工程专项审计调查;

    9.重庆市审计局实施的永川区政府2006年度财政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10.四川省都江堰市审计局实施的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飞泉沟、五龙沟改造工程结算审计;

    11.湖南省祁阳县审计局实施的县广播电视局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12.厦门市审计局实施的市经济发展局2006年度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

    13.贵州省审计厅实施的织金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14.深圳市审计局实施的深圳地铁一期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15.上海市崇明县审计局实施的竖新镇政府财政收支及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16.山东省德州市审计局实施的平原县村村通自来水项目审计;

    17.安徽省铜陵市审计局实施的市行政中心竣工决算审计;

    18.上海市审计局实施的南汇区政府2004至2006年度财政收支及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19.贵州省审计厅实施的兴义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审计;

    20.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实施的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及资产运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21.青岛市审计局实施的市人防办2004至2006年度人防建设资金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22.福建省福州市审计局实施的市人防办2006年度财政收支审计;

    23.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实施的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相关链接
· 审计署1至11月调查10万多单位增收节支500多亿元
· 审计署:1至11月全国共审计和调查10.4万多个单位
· 审计署:总结过去 谋划未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审计署实现将"五个转化"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 审计署:主动采取措施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看望第三批联合国审计人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