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郑东新区”,或许很多人还没听说过这个新名词,但河南省发改委正在谋划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构想着把建设“大郑东新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
对“大郑东新区”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河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维宁表示这是一个初步的考虑。“对内地省份而言,发展的动力源应该是中心城市的带动。如果河南有好的经济增长极,对带动河南省经济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张维宁说。
当好“参谋长”,加强经济形势分析
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河南省发改委对经济形势时刻关注,努力当好“参谋长”,在形势变化的每个重要节点上,及时向河南省委、省政府汇报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今年7月份以来,河南省发改委密切关注世界金融危机走势及其对我国、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月拿出全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注重提高分析的深度与广度,注重提高分析的时效性与前瞻性,为河南省超前谋划、积极应对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省发改委以“扩内需、保增长”为主线,紧密结合河南省实际,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更好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更好发展的补充政策措施》、《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投资需求的若干意见》、《关于缓解资金供需矛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好“规划师”,绘制河南发展蓝图
构建现代城市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河南省发改委绘制出了河南省稳定发展的蓝图。
河南省发改委提出,河南省把加快“大郑东新区”建设作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进一步扩大中原城市群辐射范围。在郑汴一体化、郑东新区已经基本成形的基础上,初步设想的“大郑东新区”将包括汴西新区的东边、郑汴产业带、郑东新区、新郑港区、郑州市区等几个部分。
此外,河南省还将全面启动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为纽带,加快构筑以郑州为中心,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为主体的“半小时经济圈”;以高速铁路建设为纽带,加快构建“1小时经济圈”,积极推动中原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的对接和融合发展。
河南省发改委组织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近期国家发改委将正式上报国务院研究批复;完成了《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研究》,确定了汽车和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冶金有色、服装纺织等五大战略支撑产业;完成了《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初步规划了163个产业集聚区;并组织编制完成了洛阳动力谷、许昌电气谷等一批重大基地规划。
当好“协调员”,防冷消滞、保暖促长
河南省发改委把“防冷消滞、保暖促长”,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向和政策原则,千方百计顺利度过经济“严冬”。日前,河南省发改委紧紧抓住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河南省已获得国家发改委63亿元的资金承诺,目前,投资计划正在陆续下达,绝大部分项目年底前可形成一定规模的实物工作量。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抓手”,河南省发改委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组织编制了2008~2012年全省重大项目库规划,列入规划内的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项目达1500多个,总投资2.8万亿元。建立了“8511”投资促进计划项目库,计划明年重点在农林水利、交通等8大领域新开工建设500个亿元以上的项目,带动全社会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力争明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万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