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商部门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大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工商公共服务职能作用。
一是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进一步深化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改革,支持个体工商户规范转让其字号名称,不断做大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增量”,2009年力争新发展私营企业1.5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00亿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万户;新发展外资企业500户,新增注册资本10亿美元。新培育发展商品交易市场35个。大力支持公有制企业深化改革、优化结构、调整布局,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重组上市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是尽力帮助企业突围脱困。市工商局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应对挑战、共克时艰。继续开展公司股权出质、出资和“债转股”登记,支持企业办理商标权质押贷款,进一步扩大动产抵押登记范围,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力争帮助企业融资200亿元以上。进一步扩大企业年检免于提交审计报告的范围,减轻企业的年检审计成本。对生产经营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酌情减免年检费用。对守法经营,确因资金紧张无法按时出资的企业,依法允许延长出资期限。对因企业自身经营困难而产生的社会危害性小、可以及时消除影响的轻微违法行为,尽量通过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进行处理。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2009年新增注册商标4000件以上,总数力争达到4万件;新认定重庆著名商标60件以上,总数达到420件以上;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件以上,总数力争突破30件。支持成立1—2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权威的商标价值评估机构,为商标交易、买卖、转让等提供价值评估。
三是积极主动参与地方招商引资工作。该市继续推广“政府主导、工商搭台、企业唱戏”的招商引资模式,充分利用国家工商总局发动发达省区市工商系统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优势,做好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相关工作,积极服务区县政府招商引资。全力做好引进和发展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工作,力争新发展中介组织5000户,确保经纪执业人员备案率达到99%以上。开展外国(地区)企业商号预保护工作,放宽外商投资企业名称使用“中国”、“国际”字样或不冠以行政区划的条件,积极推动外国(地区)具备法人资格的基金、社团和财团组织来渝投资。
四是着力强化深度统计分析服务。该市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利用掌握的市场主体信息,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对市场主体发展变化、商标品牌建设、企业信用状况、中介服务业发展、消费维权等重大专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并定期发布,出台一批具有理论深度、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蓝皮书,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企业投资、群众消费提供高质量参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