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会议
 
重庆市召开会议明确部署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9日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

    近日,重庆市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会,在总结2008年的扶贫开发、分析当前扶贫开发形势基础上,制定了七条措施,明确了2009年全市扶贫开发的工作任务: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350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4万人,扶贫培训转移6.5万人,解决2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新修和改造村级公路5000公里,动员社会力量修建10所寄宿实现2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一是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实施千村脱贫战略。重庆市每年确定2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采取“总量控制、分年下达、相对集中、竞争入围、限期脱贫”的方式,力争用两年时间使脱贫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基本建成,实现“扶持一个脱贫一个”的目标。

    二是调整培训结构,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增加培训投入,市级培训费保持稳定,重点县培训费要占切块资金的比重达到10%以上。采取人盯人方式,动员贫困家庭“两后生”全部就读中职。以返乡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制订鼓励海外劳务输出的政策,拓展海外劳务市场。围绕扶贫骨干产业规范和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增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开展新一轮基地校招标,优化培训资源和专业设置,完善培训管理机制,制定培训费管理办法和基地学校监管办法,提高培训质量。加强“重庆雨露技工”品牌培育和输出基地建设,实施“万人就业脱贫行动”。

    三是整合资源,下大力抓好搬迁工作。把扶贫移民作为生态移民的重点,优先搬迁建卡贫困户。探索以土地安置为主、多业并举的安置方式。在自愿原则下,集中力量实施整体搬迁,鼓励自主外迁,减少土地压力,加速贫困村落自然消亡。完善迁出地和迁入地联动的工作机制,注重搬迁户的后期发展。

    四是抓好扶贫骨干产业发展。在市“135”工作思路和森林重庆规划指导下,支持每个贫困区县发展1—2个扶贫产业,市重点培育草食畜牧、中药材、生猪、蔬菜和土鸡等5个跨区县的骨干产业。依托扶贫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探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模式,在贫困村建立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解决农民的资金需求,实现财政扶贫资金滚动使用。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给予贴息贷款、改善配套设施等支持。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吸引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学生志愿者到贫困农村服务产业发展。落实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探索建立风险保障基金。

    五是继续实施“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惠及到户”办法,组织18个市级扶贫集团单位包村到户,落实“一圈”对“两翼”的帮扶纳入区县领导班子的目标管理,进行捆绑考核。拓展“东西扶贫协作”和国际交流领域。组织好世行外资扶贫第五期项目实施。争取国际组织、友人的支持。以扶贫基金会和扶贫协会为平台,组织城市资源支持千村脱贫。

    六是抓好各项试点,搞好扶贫宣传。重庆市作为国家唯一的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今年将在该市进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全国贫困村信息网络建设试点”等多项试点。

    七是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尽早完成《重庆农村扶贫条例》的起草,推动扶贫开发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紧紧瞄准“贫困农村和贫困农民”,优先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行扶贫资金向群众公开,项目确定由农民决策,项目实施由多数农民参与,项目效果要农民评定。充分发挥党和政府领导的强大政治优势,实行各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区县、乡镇和行政村,包村包户,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逐步实现自我发展。建立资金效益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行政监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支持农民参与资金监督。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