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六项措施促"生育关怀行动"实施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21日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顺应时代的发展,按照生育需要计划,生育更需要关怀的理念,聚焦生育行为,高扬关怀旗帜,融入和谐内涵。通过实施“锅连炕”改造、建立“生育关怀公益金”、开展“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落实“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活动”、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开发“绿色养老保险”等六大举措,使全区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关怀和帮助,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从而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一、实施“锅连炕”改造工程。据统计,2004年以前,全区每年因“锅连炕”被烧烫伤的婴幼儿约有3000多名,致残率高达20%以上。其中,5%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治疗后终身残疾的占15%左右,烫伤严重导致死亡的儿童高达6%。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但因“锅连炕”导致孩子终身残疾的家庭,不仅因此而终身致贫,还要重新申请生育指标,刺激了生育愿望,给自治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不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此,内蒙古自治区计生协与内蒙古军区联手开展了“锅连炕”治理改造工程。到2007年9月30日,自治区中西部的6个盟市,共投入专项经费340万元,为17,040户农村牧区0—3岁婴幼儿有 “锅连炕”的计生家庭免费安装了防护栏,深受广大农村牧区群众的赞扬和欢迎。截止目前,已安装防护栏的家庭再没有一例因“锅连炕”导致婴幼儿烧烫伤的悲剧发生。

    2007年12月,中国计生协在上海市召开“全国生育关怀项目成果汇报会”,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作为自治区“生育关怀行动”项目试点,在会上作了治理改造“锅连炕”典型经验介绍,受到了中国计生协和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2008年初,中国计生协召开六届三次理事会,潘贵玉常务副会长在工作报告当中,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我区军地联手治理改造“锅连炕”家庭的显著成绩。

    二、建立“生育关怀公益金”制度。自治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 “吉祥草原惠民计生行动”实施方案精神,不断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生育关怀公益金制度,截至目前,全自治区已筹集生育关怀公益金805万元。

    生育关怀公益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和捐赠,旨在通过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和基层计生干部的紧急救助,扶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生育关怀公益金”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关怀和厚爱,是解决计生困难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

    2007年,兴安盟在全区率先建立生育关怀公益金制度,由两级财政设专款100万元,滚动发展,逐年蓄满。2008年两级财政又补入73万元。两年来,已对378户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实施紧急救助,支付公益金39.8万元。之后,鄂尔多斯市也建立了生育关怀公益金制度,市级财政每年从计划生育事业费外单独列入财政预算200万元。

    在2008年一年中,又相继有5个盟市、旗县由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建立了生育关怀公益金制度。其公益金额度为:乌海市171万元、赤峰市129万元、锡林郭勒盟100万元、阿拉善盟75万元、满洲里市30万元。

    三、实施“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自治区人口计生委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聚焦生育行为,关注出生人口素质,积极探索政策内生育孕期妇女饮食营养状况,进而促进优生优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建立,将“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作为树立“少生、优生”为“民生之源”的科学理念和重要行动。

    “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以坚持“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科技支撑、企业参与、协会实施、统筹推进、群众受益”的原则,由政府“埋单”,为政策内生育孕期妇女从确认怀孕开始到分娩,免费享受每天一杯奶(250克)的生育关怀行动。在自治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指导下,去年8月1日,通辽市扎鲁特旗启动“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旗政府为该项目首期投入47.5万元,全旗有1517名政策内生育孕期妇女受惠。在此之前,呼伦贝尔牙克石市,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商都县也都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此项工作,使3618名政策内生育妇女受惠。根据自治区人口计生委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的工作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这项工作,把“一杯奶”--生育关怀工作做成名副其实、具有内蒙古地方民族特色、品牌、“健康两代人”的民生工程。

    “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入自治区政府明年为群众要办的实事之中。

    四、开展“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目的是唤起全社会对贫困母亲的关注,增强贫困母亲自身的脱贫能力,帮助她们“治穷、治病、治愚”。国家幸福工程组委会投入资金,已在我区5个盟市的固阳县、鄂托克前旗、丰镇、喀喇沁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宁城县、奈曼旗等9个旗县建立了项目点。其中,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唯一的国际合作项目,芬兰爱达会资助的发展“农村妇女能力建设”项目,已在赤峰市喀喇沁旗落户,共投入项目资金150万元。各盟市、旗县也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了“幸福工程”项目点,通过项目发展产业、惠及计划生育家庭。

    自2009年开始,按照“吉祥草原惠民计生行动”的要求,自治区将每年投入资金20—30万元,建立自治区级“幸福工程”项目。

    五、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2008年5月,自治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幸福工程内蒙古组委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生育关怀——救助贫困母亲”献爱心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各地要积极筹集募捐资金,拓展服务能力,为计划生育家庭贫困母亲送一份意外保险,以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安全感,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5月11日母亲节,通过团体和个人认购附有意外保险的“母亲卡”,全区认购资金361.8万元。其中,70%用于开展“幸福工程”项目。目前,呼和浩特市、乌海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阿拉善盟已全面推开计划生育保险制度。67个旗县(区)开展了计划生育保险工作。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使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获得一份保险保障,也为其生产、生活提供了幸福工程项目资金,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赞誉。

    六、开发“绿色养老保险”项目。克什克腾旗地处偏远山区,受养儿防老陈旧观念的影响,一些没有儿子的家庭十分忧虑养老问题。自1996年至今的10多年间,旗委、政府把农牧民养老同改善生态环境、绿化荒山、营造经济林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全旗土地面积大、宜林荒山多、森林覆盖率低的实际,开发“绿色养老保险”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关链接
· 内蒙古红十字会开展救助服刑人员贫困家庭活动
· 内蒙古开展退耕还林省级确认完成面积等核查工作
· 内蒙古2009年将要完成淘汰30处以上小煤矿任务
· 内蒙古研究进一步加强全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 黑河下游内蒙古段近期治理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
· 内蒙古出台免税等措施鼓励自主创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