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挑战和困难明显增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津市上下坚定信心,斗志昂扬,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国前列。记者22日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354.38亿元,比上年增加1303.98亿元,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5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21.07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0.73亿元,增长14.7%。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489.89亿元,比上年增加285.24亿元,增长23.7%,连续4年净增额超过20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675.55亿元,增长25.1%。主体税种保持较快增长。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税种收入合计占到全部税收收入的84.5%,增长21.4%,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36.2%,营业税增长22.9%。
投资需求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4.09亿元,比上年增加1015.46亿元,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增长42.5%,增幅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89.44亿元,增长43.2%,增幅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0.34亿元,增长24.5%,增幅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5%,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8.93万吨,增长1.2%,为近9年来最好水平。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万亩,单位产出效益大幅增长。工业继续担当主引擎。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20.68亿元,增长21.0%,工业总产值完成12128.65亿元,增长24.6%,增幅比上年分别提高2.8个和4.2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8.6%,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0.0%,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正在形成。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7%,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132.56亿美元,增长15.1%,实际到位74.20亿美元,增长40.6%,增幅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截至年末,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30家落户我市。利用内资势头迅猛。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项目1534个,资金到位920.13亿元,比上年增加308.08亿元,增长50.3%。截至年末,全市引进国内500强优势企业38家。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年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9%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完成年度削减任务。国内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挂牌, 为企业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节能减排提供了交易平台。
信贷资金保持较快增长。截止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689.12亿元,增长19.3%,比年初增加1251.79亿元,比上年多增164.26亿元。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到全市的66.3%。信贷资金的较快增长,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截至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954.16亿元,增长20.8%,比年初增加1716.28亿元,比上年多增338.48亿元。储蓄存款回流,并呈现定期化趋势。全年新增储蓄存款896.65亿元,比上年多增646.99亿元。其中,新增定期储蓄756.01亿元,比上年多增647亿元。(吴巧君 王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