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十分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坚持有退有进、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4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现有沙化土地面积1957.7万亩,占6旗市区土地总面积12539.1万亩的15.61%;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为1659万亩,占沙化土地面积的84.74%。自1986年以来,林业部门坚持不懈地大搞防沙治沙,截至目前,共完成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32.8万亩。通过实施沙地治理,保护牧场500万亩,年增产干草1亿公斤,每年可增收1亿元。
今年,呼伦贝尔市沙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无论是投资额度,还是治理面积,都是历年来力度最大的。该项目设计总投资14650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500万亩。其中工程治理100万亩,休牧、禁牧400万亩。
呼伦贝尔市由过去单纯的政府防沙治沙机制,变为政府组织、部门运作和经济利益驱动相结合的运作机制。认真落实“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政策,调动农牧民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沙地权属:在权属不变的情况下,制订管护责任和利用规程,将治理后的沙地交给农牧民管护,做到责权利统一;将沙化严重、集中连片且面积较大、不便治理的沙地,从农牧民手中调剂出来,变更权属,做到沙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以利于集中治理,集中管护,更有利于招商引资治理。
在资金方面,将实行以各级政府、企业及社会经济组织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市、旗市区各级政府根据本级财政状况,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防沙治沙,保证项目的实施。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安排的前期费也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防沙治沙,并且保证防沙治沙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各级人大监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