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全力动员抗旱保苗
眼下,洛阳市正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采取延伸渠道、架设临时管路、修复病坏水利设施等多种措施,努力扩大浇麦面积。目前,全市已有25.5万人加入到抗旱保苗的战斗中,截至2月6日,已累计浇灌麦田180万亩次。
此外,在争取到省级抗旱资金400万元的情况下,洛阳市、县两级又分别下拨资金200万元和300万元,作为省级抗旱资金的配套资金。在省市县三级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洛阳群众抗旱热情高涨,自发筹措资金抗旱保苗,目前已投入1800余万元。
该市农机局还提前启动了抗旱机具补贴工作。群众购买水泵、喷灌机械等抗旱设备时可享受到最大幅度为30%的购置补贴。
对浇过水的麦田,及时进行中耕,破除板结,增温保墒。对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采取先镇压提墒,再中耕保墒的办法,减轻旱灾影响。动员各地利用好当前农民工大量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力争在正月十五前对所有麦田中耕一到二遍。
根据天气预报,未来几日洛阳将迎来一次降水过程。该市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准备了充足的人工增雨火箭弹,争取抢抓有利时机进行人工降雨作业。(记者 孔阳)
新乡:春灌工作全面展开
自去年10月以来,由于降水偏少,新乡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旱情,503.6万亩麦播面积受旱面积高达260万亩。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抗旱浇麦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490万元,累计浇灌面积498万亩,其中冬灌410万亩,春灌工作已全面展开。
旱情出现以来,新乡市相关部门先后多次发出通知,对麦田管理和抗旱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新乡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市委常委还实行分包责任制,检查指导抗旱浇麦工作。财政、水利、河务、农业、气象、石油、电力等各市直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抗旱资金、水源管理、农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全力支持抗旱浇麦工作。
新乡各地所有灌溉设施和抗旱服务组织全部启动,全力投入抗旱浇麦工作中。截至2月5日统计,新乡共投入抗旱资金5490万元,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11万人,行动机电井2.9万眼,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万台(套),抗旱用油2460吨,抗旱用电2970万度,累计浇灌面积498万亩(次)。农业、水利、农机、电力等系统派出多支技术小分队,帮助并指导群众抗旱浇麦。(记者 李宜鹏 通讯员 代娟 董文胜)
漯河:干群齐心浇麦抗旱
2月4日至6日,记者在漯河广大农村采访,只见黄绿相间的麦田中间,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浇麦景象。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用小拖发电,打响了一场抗旱浇麦夺丰收的攻坚战。
自漯河沿107国道北上,田间地头,“不等不靠、抗旱浇麦”、“今日不浇水,明日吃粮难”等标语口号随处可见。在临颍县皇帝庙乡樊堂村,正在自家地里浇麦的农民赵丰奇告诉记者,他们村基本每家都有小拖、水泵、水管等设备,浇起麦来比较方便。一听干部说近期无雨,节前就浇了头遍返青水,现在是浇二遍水。不仅浇水,他还按照农艺师李德宏的意见,给每亩小麦播撒了8公斤尿素。“这次再一浇,我就可以放心地打工干活了!”老赵笑眯眯地说。
为帮助群众尽快抗旱浇麦,漯河市各县区普遍成立了打井服务队、抗旱服务队和农技服务队等,对出水量小的机井进行清洗,指导农民科学浇麦,做到浇水抗旱、适时中耕追肥两不误。对在外务工和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县乡专门组织人员帮助浇麦。
为争分夺秒抗击旱灾,漯河市很多农民在乡村干部的指导下相互帮助,有序浇麦。在召陵区老窝乡一处良种繁育基地,正在浇麦的农民杜国勤和严建华告诉记者,他们一般都是两三家、三四家联合,从早到晚轮流抗旱浇麦,做到人停机器不停。区委书记蒋志安称,全区37.5万亩小麦,最近两三天内就可以普浇一遍。
“目前漯河市广大农民不等不靠抗击旱灾的热潮已经形成。最迟正月十五前,全市217万亩小麦可以普浇一遍,我们力保夏粮千斤市的目标不变。”漯河市副市长库凤霞满怀信心地表示。(记者 郭海方 刘国挺)
济源:千方百计缓解旱情
临近干渠、机井的麦苗已经解了渴,那些没有“近水楼台”的麦苗咋办?“就是借水也要让苗儿‘喝’好!”在济源,正在田间地头浇麦的农民这么说。
轵城镇西留养村80%的耕地已浇过水,剩下的耕地没有水源也无机井,地势还比周边高。这事儿没有难倒轵城镇的干部群众。“镇里的抗旱指挥小组积极协调,我们从邻近的大驿村借水,先用沟渠把水引过来,再用水泵提到地头。”西留养村村支书任占全说。
济源市是个多山地区,为了扩大山区耕地有效浇麦面积,他们创造出了“长藤结瓜”的办法。“在山区,我们依托供水工程在管渠沿线具备条件的地方新修、抢修灌溉蓄水池,水源充足时蓄满,干旱时用于灌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崔金中说。
麦苗没水吃要吃上水,有水吃更要吃好。在济源市梨林镇、克井镇,45%以上的麦田已浇一遍水,部分村庄已经全部浇过两遍水,河渠两岸,一眼望去,遍地是绿油油的麦苗。“我们这里已经进行了充足浇水,只要后期天气正常,我们有信心保持甚至突破去年亩产千斤的纪录。” 梨林镇副镇长袁保中说。
“济源市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关键是把抗旱工夫下在平时。”副市长孔祥智介绍,济源逐年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仅2007年以来,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达1.3亿元以上,平原区基本实现了可灌溉面积的全覆盖。2008年济源小麦播种面积31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共浇麦35.6万亩次(其中二次浇水5万亩),施肥8.5万亩,中耕10.5万亩,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记者 郭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