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海市160万中小学生喜迎新学期开学。记者从市教委举行的新学期学校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各区县教育局和中小学纷纷出台“减负增效”新举措。
低年级不带书面作业回家
无效作业得不到控制,向来是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对此,静安区新学期向社会郑重承诺:重视学情分析,精心设计作业,有效做好辅导,力争教学“堂堂清”,小学低年级不带书面作业回家。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必须经过精挑细选,不布置无效或低效作业,在布置作业前自己必须先做一遍。徐汇区提出“一课一练”不进课堂,精选精编学生练习,并强调学生作业“三类题”,即精讲例题、精选习题、精编试题。
腾出半天让学生走出校园
课外活动是学生增长才干的重要载体。卢湾区教育局决定整合区域内的社会资源,调整课时安排,从新学期起,每周五为“创新实践活动日”,腾出半天,让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举的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活动。该区教育局与区科协、区人保局共同联手依托上海市科学会堂英才俱乐部设立“卢湾区创新后备人才培育中心”,建立“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实验基地”、“向明中学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和“卢湾高级中学生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等三大主题基地。
静安区在本学期建立“中小学生需要经历的N项体验活动”项目组,从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体育素养和公民素养等方面入手,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设计种种体验活动,使之趋于课程化,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步骤、有重点、有评价。目前已列出小学生60项体验活动项目的“菜单”。
向“40分钟”要效益要质量
提高教学效益是减负的核心所在。徐汇区加强“推门课”检查,提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目标”,即消灭较差课、减少一般课、增加优质课。他们还在教师中倡导“不随意调整课时计划,把德育活动有机融入课堂,就是减负;不依赖加课、补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是减负;在把体育课、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还给学生之后,依然保持原有高水平,就是减负”的观念,倡导每个教师上好每节课,向“40分钟”要效益、要质量。
静安区要求教师备课时,分析所学材料在教材中的位置、特点、重点和难点,把握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前具备了哪些基础、会出现哪些困难、班级学生存在的差异以及教师原有经验等。
“减负”成为重要考核指标
闸北区教育局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纳入学校办学考评体系,而且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对校长、教师和学校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教学规律、教学不认真、效益低下、学生反响强烈、家长不满意的教师进行严肃批评,对经教育仍无改观的教师,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减负”不力的学校,在学期和年度考评中将实行一票否决。(记者 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