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挑起区域崛起大梁——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09日   来源:江西日报

    2005年创办,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8.48亿元,2007年在美国成功上市,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短短几年,安福人彭小峰创办的非公有制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

    赛维LDK的成长之路,折射出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历程。现在,随着以赛维LDK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非公有制企业的蓬勃发展,非公经济在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加速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非公经济生机勃发

    2008年,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不寻常的一年。然而,放眼赣鄱大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中,江西省非公经济依然逆势而上,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来自省中小企业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434.4亿元,比2006年增长44.9%;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GDP平均增幅2.9个百分点,超过全国GDP平均增幅6.5个百分点。

    当沿海地区部分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倒闭时,江西省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不减反增,为江西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2006年以来,江西省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其中私营企业以平均每天增加25户、注册资本平均每天增加8658万元的速度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省私营企业突破10万户,达到10.32万户,比2006年增长21.1%;注册资本1919.42亿元,增长48.1%。

    近年来,江西省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优势龙头企业:赛维LDK、萍乡钢铁、清华泰豪、仁和药业……它们不仅产业层次高、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而且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大大提升了江西省非公经济的总体水平。截至200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户数达到5528家,较2006年底净增1366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8.9%。

    在投资领域,非公经济“触角”也不断延伸,已经涵盖到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各种经济成分相互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省有924家非公企业参与文化教育事业,1482家参与医疗卫生事业,3305家参与文化出版产业,11家进入军工企业,450家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

    这些充分表明,江西省非公经济发展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且正在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从“有益补充”到“重要支撑”

    近几年来,江西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功不可没。

    ——财政收入的主要增长点。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377.27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46.2%、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5.7%,对全省财政总收入和税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1.6%、73.5%。

    全省上缴税金20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179家。抚州市10个工业园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占企业总户数的9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占上缴税收总量的90%以上。

    ——外贸出口的领跑者。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出口创汇60.2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8.4%,对全省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3.8%。

    ——提供就业的主渠道。2008年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080万人,占全省全社会二、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71.8%。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系统共安排下岗工人、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350余万人,全省新增就业岗位80%以上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

    事实证明,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在总量、质量、效益上都有了较大提高,已经成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随着新余的光伏产业、鹰潭的铜产业、高安的建筑陶瓷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异军突起,江西省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升。上饶市突出农产品研发,涌现出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丰城市整合可利用资源,先后培育和引进福建辉业矸石砖厂、上海斯米克陶瓷等13个煤矸石砖厂、瓦斯发电、粉煤灰再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吉安市高新区总投资10亿元的麦德风能电机组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峡江县总投资5.8亿元的金茂铜业从落户到建成投产不到4个月……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

    近几年来,江西省积极采取措施,创新服务方式,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了越来越宽松、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

    优化政策环境。2008年8月1日,《江西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江西非公经济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机遇。省直部门、各设区市、县(市、区)主动跟进,先后制定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其中,仅省直部门就有22个单位制定和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

    化解非公企业融资难。针对这一普遍性难题,江西省积极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并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出了奉新县的统借统还模式、余江县的企业互助担保模式、广丰县的银园合作担保模式等多种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非公企业的融资困难。

    为非公企业提供人才支持。省中小企业局抓好“银河培训工程”的实施,积极从国家争取银河培训经费,并从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经费,两年来免费为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培训各类人员2万余名,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全省各有关部门、各地积极行动,纷纷采取措施帮助非公企业发展:省中小企业局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从资金扶持、服务等方面,千方百计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成长壮大;吉安市从2008年开始每年安排5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要求各县(市、区)配套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赣州市出台政策,大力引导能人创企业,2008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765家;最近,宜春市还出台了支持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100条……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作为经济版图上的新群体,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扶持下,非公经济在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9年,在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面前,非公经济必定成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也势必在加快江西崛起、实现富民兴赣的大业中挑起大梁!(记者 胡萍)

 
 
 相关链接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速20%以上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