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2009年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09年救灾减灾工作。罗平飞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罗平飞说:“2008年是我国救灾减灾工作很不寻常的一年,巨灾连发、历史罕见,地震发生频率高、损失大,台风登陆早、数量多,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和旱灾较为严重。”
罗平飞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的救灾减灾工作仍取得三大突破。在救灾政策上,首次将铁路、公路滞留人员和城市被困人员纳入救灾工作范畴,累计救助655.5万人次;首次实施汶川地震遇难人员家庭抚慰项目,按照每遇难一人5000元的标准向家属发放抚恤金;首次实施了过渡期救助,分阶段出台了临时生活救助、后续生活救助、“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等政策,累计救助受灾群众近1300万人次,并实现了各项政策与现行冬春灾民生活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社会福利等制度的有序衔接。
在救灾标准上,民政部、财政部较大幅度提高了救灾补助标准。汶川地震过渡期救助按照前三个月每人每天10元钱和1斤成品粮、后三个月人均每月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对倒房困难农户每户补助5000元,一般户补助3000元;对汶川地震后倒房农户重建住房平均每户补助1万元,受灾省份也按平均每户1万元的标准配套落实。
在救灾方式上,首次使用无人驾驶飞机和国产北斗导航系统,获取重灾区航拍图像和实时定位,并首次启动国际空间信息减灾机制,从国际上获取大量的灾区卫星影像,为救灾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此外,2008年9月还成功发射了“环境与灾害检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标志着我国对灾害全天候、全天时、大范围的监测、预警、评估水平上升到新阶段。
罗平飞指出,除了这“三大突破”,救灾工作的综合协调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工作规范程度、社会动员能力、舆情引导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上也有了显著提升。
关于2009年的救灾减灾工作,罗平飞强调要重点抓好灾区恢复重建和冬春救助工作;认真做好各项新灾应对工作;加强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并进一步拓展救灾减灾国际合作交流等8项工作。罗平飞说:“要把工作重心转到救灾减灾并重上来,有灾时救灾,无灾时备灾;用救灾拉动减灾,靠减灾支持救灾,两项工作协调推进。 ”
会上,浙江省民政厅介绍了救灾减灾工作经验,宁波市介绍了城乡综合减灾工作经验。会议还表彰了184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全国民政系统分管救灾减灾工作的厅(局)领导和救灾处处长参加了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同志也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