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至8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带领抗旱工作督导组,深入受旱严重的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天水市甘谷县、秦州区、秦安县等地,调查了解旱情及影响,督导检查抗旱措施落实情况,研究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的措施。
入冬以来,甘肃全省气温普遍偏高,降水持续偏少,中东部地区旱情日益加重,对冬小麦、冬油菜等作物正常生长构成威胁,对春播生产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全省受旱面积2153万亩,其中重旱面积600多万亩。
在通渭县平襄镇宋堡村,张桃林在全覆膜双垄沟播麦地详细询问了当地干部和农技人员的操作技术、投入成本和经济效益。当得知全覆膜沟播麦田受旱影响不大,农民每亩投入只需100元,当年收益翻番时,张桃林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应用,走出了一条旱作农业科技增收的新路子,在干旱年份,这种技术的重要性更加显现,值得在全国干旱地区好好推广。抗旱工作一定要发挥科技的作用,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技术,增强农业抗旱能力,力争大旱之年不减产或少减产,确保粮食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张桃林指出,抗旱工作一定要加强分类指导,实行科学抗旱,尽最大努力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对有水源的地方,要千方百计努力扩大水浇面积。对旱情特别严重、干枯死亡的冬小麦、冬油菜,要组织群众及早准备种子、化肥进行改种,扩大马铃薯和玉米的播种面积,以秋补夏。要高度重视科技在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充分发动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研究应对措施,制订分区域、分品种、针对性强的抗旱春耕生产技术方案。对重旱县市,要采取包县包乡、蹲点指导等形式,进村入户,责任到人,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要提前启动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工作,与技术创新集成紧密结合,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提高农民抗旱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