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小麦主产区的持续干旱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高度关注。国土资源部认真落实国务院抗旱工作部署,发挥部门专业优势,迅速部署开展抗旱找水打井水文地质工作,为抗旱保春苗、保人畜饮水主动服务。
2月10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土资源部已经下发《国土资源部关于主动服务做好抗旱找水打井水文地质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且紧急筹措资金,迅速组织专家工作组分别到河北、河南等受旱严重省份,指导和协助地方开展抗旱找水和打井工作。应地方政府请求,第一批工作组已经赴往河北山前地区贫困县唐县。
春节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就立即组织13个单位30多名专家紧急研究抗旱应急行动方案。专家们充分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在受旱区开展的大量水文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加班加点,特别编制了《受旱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和《受旱区应急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地分布图》,为抗旱提供解渴的信息资源。这两个为抗旱解燃眉之急的图件将无偿提供给旱区政府使用。
持续干旱不仅直接对农作物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使得很多地区,特别是丘陵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更为突出。专家称,在目前情况下,保春苗是当务之急,在地表水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应急勘查开采地下水,是解决干旱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的重要途径。
国土资源部有关专家称,目前地下水的使用占整个水利用总量的20%,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利用一直占重要位置。地下水的赋存、水质情况和开采难易度,因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
他们称,黄淮海平原中东部为多层含水层分布区,浅层地下水多为咸水,一般不适宜饮用,但可以适量开采与深层淡水混合用于灌溉,饮水主要依靠开采深层地下水。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抗旱需要,合理部署不同类型的开采井。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咨询服务,在全国地质资料馆开辟绿色通道并作为统一服务窗口,调动所有信息资源,为应急抗旱提供及时免费的地质、水文地质信息资料服务。
国土资源部发出紧急通知 要主动服务抗旱找水打井
2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切实做好抗旱找水打井等水文地质工作,为抗旱夺丰收和解决人畜饮水多作贡献。
《通知》要求,相关地区国土资源系统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当前旱情严峻性和做好抗旱工作的重要性。要切实加强抗旱找水打井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周密部署,精心施工。要把支援旱区找水打井作为当前国土资源系统支援“三农”建设、保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工作,统筹安排,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抗旱打井工作,千方百计减轻旱灾损失。
要为抗旱打井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料服务。充分整理、分析和利用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迅速提供或编制受旱区抗旱打井水文地质图,圈定宜井地区和层位,为抗旱打井提供技术指导;省级地质资料馆(室)应主动及时地为地方抗旱打井免费提供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充分利用网站和信息系统,挂贴水文地质图件和有关资料,宣传抗旱打井科普知识,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查询。
《通知》提出,要迅速抽调水文地质、物探、钻探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应急抗旱专家工作组,深入受旱灾区,勘查找水、选定宜井地区和井位,指导地方打井。立即组织国土资源系统的地勘队伍,调集勘探设备,协调专项资金,开展应急勘查和打井,为抗旱保苗、解决人畜饮水提供地下水应急水源。
《通知》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水文地质工作。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和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开展与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的农田地下水勘查、土壤改良等水文地质工作,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和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