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各级农业部门推进科学抗旱努力实现夏粮有好收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8日   来源:农业部

  去年入冬以来,发生在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几十年一遇的罕见干旱,对小麦正常越冬和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今年夏粮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旱情发生后,各级农业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目标,始终把科学抗旱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科学抗旱、分类指导、水肥并进、早促早发、防控病虫”的技术路线,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全力推进科学抗旱,力争重旱区少减产、轻旱区保稳产、非旱区多增产,努力实现今年夏粮有个好收成。

旱情罕见、挑战严峻——科学抗旱是必然选择

  许多人以为,抗旱无非就是给缺水的小麦浇足水。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的专家说,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气候条件不同,水利设施各异,苗情千差万别,怎样浇?浇多少?就是一门学问。否则,大水漫灌,不但做不到抗旱保苗,反而会“浇”死麦苗。因此,科学抗旱是必然的选择。

  气候条件不同,抗旱保苗必须因时制宜。今年旱情发生季节,在正常年景下还不是大面积浇水的时候。由于干旱影响,部分麦田出现黄苗、死苗现象,需要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救命保苗,增加了肥水管理的复杂性。随着天气回暖,黄淮、江淮等地可以大面积浇水施肥,但河北等华北地区土壤还未解冻,只能抓住中午温度较高的时段,采取小水细灌的方式,防止冻害发生。

  水利设施各异,抗旱保苗必须因地制宜。在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具,扩大水浇面积;在没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只能采取镇压、耙磨、划锄、覆盖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保墒防旱。

  苗情千差万别,抗旱保苗必须因苗制宜。受旱灾影响,一些地方苗情发生逆转,一、二类苗比例降低,三类苗比例增加。有的麦田麦苗群体明显偏小,茎蘖数不足;有的麦苗叶片数减少,许多地方比上年减少1片叶;有的麦苗没有次生根或次生根很短,地上营养体发育不良;有的麦田出现黄苗枯苗,甚至点片死苗。

  抗旱要兼顾春管,抗旱保苗必须配套田间管理。专家指出,这次抗旱比常年增加了一次浇水,浇水可以缓解旱情,但也容易引发病虫草害发生。同时,早春用河水等地表水浇麦,易导致地温降低,造成土壤板结。所以,浇水后需及时划锄,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因地、因时、因墒、因苗——科学抗旱内容丰富

  抗旱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专家说,科学抗旱就是以抗旱为中心,以保墒、保苗为重点,因地、因墒、因苗、因时进行田间管理,既要实现保苗、争穗、促粒、增重的目标,又要达到节水、节肥、节本、增效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强化肥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对受旱较重、群体不足、长势较弱的麦田,以促为主,在日平均气温3℃以上的情况下,采取喷灌、管灌、沟灌、小水细灌等方式,千方百计加快春灌进度,努力扩大水浇面积。同时,早施返青肥,因地制宜肥水并进,重点对黄苗、弱苗麦田及早追施尿素。

  搞好镇压划锄,促进麦田保墒增温。受旱麦田浇水后表土墒情适宜时,要精细锄地,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和整地粗放、地虚坷垃多的地块,要采取镇压、耙磨、划锄等措施,压实土壤,弥补裂缝,提墒保墒增温,促进苗情转化。

  加强综合防控,减轻病虫草危害。针对今年小麦条锈病早发、重发的情况,加强监测预报,坚持周报制度,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等措施,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完善防控预案,推进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小麦返青以后,要及时化除杂草。

  组织农机全力投入抗旱,加快浇灌进度专家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农机已在这次抗击罕见干旱的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今后,各地仍然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服务队、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抗旱作用,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微灌技术,加快浇灌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浇灌效果。

会商、培训、科普、指导——科学抗旱方式多样

  为了应对这次罕见干旱,从农业部到旱区各级农业部门,从专家到基层农技人员,全方位动员,全系统投入,针对不同的农时季节、抗旱条件和小麦苗情等实际情况,采取会商、培训、科普、指导等各种形式,推进了科学抗旱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完善技术方案。农业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查清苗情、墒情和可用水源的基础上,分类制定科学抗旱对策和技术方案。同时,多次组织受旱省区农业部门和有关专家,分析旱情、苗情及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抗旱和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制定发布《2009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旱区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操作性强、通俗易懂的技术意见。

  加快技术普及推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培训会等,大力推广抗旱技术措施,提高抗旱技术入户到位率。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等多种载体,以及发放“明白纸”、“口袋书”、光盘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抗旱知识,提高科学抗旱水平。

  加强分类指导。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专家 ,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和帮助农民因地制宜把科学抗旱措施落到实处,努力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农技专家根据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一类麦田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二类麦田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三类麦田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管理以促为主。

  强化督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强化行政推动,加强工作督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抗旱工作深入开展。对一些重旱地区,采取包县包乡、蹲点指导等形式,进村入户,责任到人,一项措施一项措施地落实,一个农户一个农户地落实,一块麦田一块麦田地落实。

见势早、行动快、措施实——科学抗旱成效显著

  急生产实际所急,忧麦区农民所忧。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各级农业部门和几十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送科技,送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农业部已两次向旱区编印下发了20多种、30余万张抗旱技术明白纸,并派出4批20个专家指导组在旱区进行不间断的巡回指导,带动旱区各级农业部门强化指导服务。截至2月17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8个受旱省累计下派农业专家指导组3746个,深入一线抗旱的专家和技术人员23.3万人次,下发抗旱技术明白纸2053万张,培训农民1925万人,投入农业抗旱人数3067万人。

  由于各级农业部门见势早、行动快、措施实,目前,科技抗旱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旱情明显缓和。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月17日,河南等8省小麦受旱面积和受旱严重面积,分别比旱情最严重的2月7日减少53%和56%;受旱麦田中已灌溉面积1.24亿亩,已追肥面积8559万亩,分别比7日增加45%和80%。二是苗情开始好转。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加快,重旱区已有10%的三类苗转化为二类苗,小麦一、二、三类苗的比例,已由越冬期的3:3:4转化为3:4:3。三是节水效果显现。一般喷灌用水30方左右,比塑料管灌溉省水50%以上,比传统的大水漫灌省水70%以上。另外,喷灌省工省力,加快浇灌进度,扩大了抗旱保苗面积。

  科学抗旱还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对今后抗旱减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一是科学抗旱指导思想逐步形成,“科学抗旱,分类指导,水肥并进,早促早发,防控病虫”,已成为今后农业抗旱的重要技术路线;二是科学抗旱技术体系逐步形成,选用抗旱品种,精细整地,镇压划锄,运筹肥水,防治病虫害等科学抗旱技术得到综合应用;三是科学抗旱方法手段正在完善,由大水漫灌发展到塑料管灌,喷灌、滴灌开始逐步推广应用,农机农艺措施日益配套;四是科学抗旱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加大对抗旱资金扶持力度,补贴抗旱用油、用电、施肥以及农机购置等,保障物资供应,确保了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相关链接
· 农业部发布实施我国16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 农业部拟为农民办理"培养新型农民"等22件实事
· 截至2月17日 全国小麦受旱面积减少为7641万亩
· 九部门要求各地立即行动开展农资打假护春耕行动
· 农机春耕备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保证抗旱机具供应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