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出席2009年北京市旅游工作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26日   来源:旅游局网站

    2月25日上午,2009年北京市旅游工作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安钢主持会议。北京市旅游局局长张慧光做了题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坚定信心 努力把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的主报告。北京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的领导、各区县主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各区县旅游局局长、旅游行风评议员以及各饭店、景区(点)、社会旅馆等旅游行业的代表等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附件:

杜一力在2009年北京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丁向阳副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去年的工作中,北京市旅游业圆满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服务接待工作,代表了中国的接待水平,也体现了中国旅游的好形象,为北京的旅游业和全国的旅游业争了光。去年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影响的形势下,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国家旅游局,向大力支持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北京市和各区县的各位领导、向大力支持旅游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向辛勤工作的全市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敬意!

    2009年,北京市的旅游工作很有难度,要在奥运会全球高度聚焦之后再续新篇再创辉煌;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下,把旅游业尤其是国际旅游业的龙头抬起来;广大企业要在困难中生存奋进,还要努力实现整个产业的素质提升,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发展。这无一不是严峻的挑战。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报告的核心是,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各位企业同志的发言,充满信心。丁向阳副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相信,这次会议将有力地团结和鼓舞全市旅游行业战胜困难,取得2009年的好成绩。北京市旅游业取得好成绩,就会对全国旅游业产生极为重要的积极带动作用。借此机会,我谈四点认识。

    第一、北京旅游业在奥运服务接待工作中创造的经验,是中国旅游业的财富,希望在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

    中国旅游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能不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能不能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服务产业,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服务质量,产业素质。我们三十年如一日地推动服务质量提升和产业素质提高,在座企业始终在追求的也是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说,奥运接待服务的圆满完成,使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一次历史性跨越。奥运接待服务是对旅游服务最大的一次促进,是历史性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服务达到了“四零三满意”,说明北京的旅游业无论是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无论是在企业规模和管理体制上,无论是在经营理念和实际运行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个新高度不仅应当成为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起点,也应该成为中国旅游服务的一个标杆。我希望奥运接待服务中确立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以及服务质量和水平,能得到很好的总结和提升,能成为旅游接待的标准和指南,希望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能像认定星级饭店标准一样认同“奥运式接待”、“北京式接待”,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历史性提升做出贡献。

    第二、希望北京旅游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能抓住和发挥好奥后发展机遇,逆风起舞,做大做强。

    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深刻的,前所未有,但是奥后发展机遇也是举世难求,是独特的、唯一的,这就是机遇挑战并存。经过七年的奥运筹办,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运行功能、接待能力、交通秩序、服务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等得到大大提升,经济也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使北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同时也使北京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如“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由于北京奥运的成功和辉煌,被赋予了独有的精神象征和奥运文化内涵;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址等现代建筑,象征着北京的现代精神和蓬勃活力。这些因举办奥运形成的新的旅游资源,为北京旅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根据往届举办奥运会城市的经验,如果工作做得好,奥运旅游效应还会持续。奥后旅游不仅是北京旅游的新产品,也是相当长一个时间内,中国旅游业的一个拳头产品,必须做好。

    北京市旅游业紧紧抓住了奥后旅游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奥后旅游发展战略,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全面谋划,加大海内外奥后北京旅游的促销力度,加大奥运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开发力度,已经收到了初步成效。北京正在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开发奥运旅游资源,加大以奥运旅游产品为核心的营销力度,协调开发好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正在把奥林匹克公园打造成奥运旅游文化集聚区。国家旅游局也将继续地宣传奥运形象和产品。奥后旅游还大有文章可做,需要创造,需要信心,要善做文章、做好文章、做大文章。

    第三、北京旅游业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方面工作积极主动,希望在“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央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旅游业是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影响还在逐次显现。全国旅游业都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按照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调整了三大市场发展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旅游消费的办法措施。全国各地正在推动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部分地区正在试验开展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全行业正在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导游人员培训计划、入境旅游发展计划、上海世博全球推广计划、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计划、藏区旅游发展推进计划以及发展旅游促进就业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北京旅游业积极落实中央的方针,主动谋划,富于创造性,办法丰富多彩,产生了积极效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国内经济放缓的形势,在去年的国庆黄金周和今年的春节黄金周,北京旅游市场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仍然创同期历史新高。北京市旅游局对今年促进国内旅游市场方面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措施,启发我们去寻求更多更好的办法。办法一定有,办法定比困难多,大家都在想办法,困难将加倍激发我们的能力和措施。十大计划之外还应该有 “办法倍增”、“能力倍增”,希望各区县各企业发掘独特的优势,各自开发不同的市场,千方百计保增长,共克时艰,共度难关。

    旅游业的就业容量大、就业层次多、就业成本和就业门槛相对较低,适合不同类群的劳动者参与就业。发展旅游可以为北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具有独到的作用。仅以乡村旅游为例,到2008年底,北京的民俗旅游户已发展到2万余户,从事乡村民俗旅游服务的人员达到6万余人;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了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的双增长,在推进北京城乡统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很值得重视,这个作用要充分发挥好。希望北京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吸引投资,推动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形成;通过节庆旅游拉动、区域旅游合作、国民旅游休闲市场的开发,通过加大境内外旅游市场促销力度,保持整体形象的生命力、活力。千方百计激发市场,刺激消费,使旅游业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信心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第四、北京旅游业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希望北京旅游业在新的起点上尽快实现这个目标,早日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近期,北京市委、市政府首次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并首次召开了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努力把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和扶持,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卓识和统筹兼顾,为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良机。北京市旅游局提出,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经过3到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一、十、百、千、亿”的目标,即:创建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以上,年旅游外汇收入达100亿美元以上,海外游客达1000万人次以上,国内游客达2亿人次以上。这个目标有挑战性。在目前的形势下提出这样的目标,显示出北京对旅游产业的信心,对市场的信心,对在座区县和企业的信心。这个目标的实现将极大提升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衷心期待着北京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

    确实,北京市发展旅游具有经济、文化、交通、人才、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这是大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北京旅游发展氛围浓厚,旅游意识强,旅游市场需求旺,这是我们发展大旅游的最佳环境。北京市旅游局和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主动把旅游产业放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总体把握,统筹推进。主动统筹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主动促进与其他产业的协作与互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的战略思维,按照这样的要求,不仅要把旅游经济做大做强,而且要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一定能实现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不断提升首都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真正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首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相关链接
· 旅游局汇总显示:旅行社仍是旅游投诉主要对象
· 旅游局发布2008年各地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年报信息
· 旅游局长邵琪伟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
· 旅游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保证旅游质量和安全
· 旅游局批准什刹海风景区等147家景区为4A级景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