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10日下午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甘肃省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使一拨拨农民工在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市民转变的同时,实现了“一人务工,带活一家;一村务工,辐射一片”的经济效益。
甘肃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又称“雨露计划”。这一工作自2004年实施以来,省扶贫办重点瞄准贫困户家庭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培训,采取户申请、村证明、乡审核,学校招考、县扶贫办和有关部门审定的办法,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招收学员,通过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从而达到稳定的转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省扶贫办审核确认了138个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培训网络,已安排培训资金1亿元左右,培训39万人次。
2007年以来,甘肃省又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创新推出“两后生”培训。其目的是对初中毕业后未考上高中,高中毕业后未考上大学的农村贫困家庭中的优秀青年,进行中长期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据了解,“两后生”补助标准为第一年1500元,第二年1000元。在培训方式上,实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全过程服务,使他们获得中专、中技学历证和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各市州在“两后生”培训工作中还不断创新模式,目前比较成功的有“全日制”;“1+1”即一年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一年带薪实习;“2+1”;“零学费”即由用人单位垫支学费等四种模式。
除了给生活费补助让贫困户子女上得起学外,省扶贫办还先后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建立起多处稳定的对口就业基地,使“两后生”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订单培训”和“定向输转”。
截至目前,甘肃省已培训“两后生”3.49万人。据统计,已上岗的一年制学员,月均工资达到1200元以上,扶贫效益明显。(记者 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