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耕种忙。3月14日,记者走进长清区马山镇马东村,只见一望无际的麦田一片碧绿,看不到一点泛黄的麦苗。从田间抓一把泥土,湿乎乎的。因为去年刚打了几眼机井,新修了蓄水池,全村300多亩小麦今年没有一亩受旱。一些春播地也浇上了水,正待下种。村民张树春正在地里忙着用机井水浇灌一片边角地,他高兴地说:“开春以来,已浇了两遍水,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能把2亩小麦浇一遍,方便得很。花钱也不多,浇一亩地大约15元到20元。”
人勤春来早,地肥好耕田。春季农业生产已在齐鲁大地掀起阵阵热潮。
面对去冬以来严重旱情,山东省及时启动了抗旱应急一级响应,紧急下拨了 7900万元抗旱资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邀请农业专家对全省 8.7 万个行政村的党员干部、技术带头人和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抗旱保春管活动”,累计培训农民 88 万人次,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 7.3万人次。截至目前,全省麦田灌溉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受旱面积减少到630万亩;小麦苗情向好转化,全省5300万亩小麦一、二类苗面积占到84.4% ,比去年同期高 7.4个百分点。
省农科院农业专家建议,目前,山东省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春季麦田管理到了关键阶段。应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分类指导和对各类灾害的预警预防。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将于3月底前通过“齐鲁惠农一本通”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比上年提早了 2个多月。为确保粮食直补标准不降低,省财政安排 36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对今年新增小麦核定面积的补贴。同时还将拿出560万元,对小麦种植面积 100亩以上的大户给予每亩 10元的奖励,鼓励农民规模化发展粮食生产。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工作已全面展开,正在紧锣密鼓地抓兑现。
今年,山东省将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高产创建活动。重点在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花生、大豆、棉花等7种作物上建立223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统一供种、集中连片种植、设立品种展示田等措施,展示和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品种,集成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关键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不断提升示范区和辐射区科学种田水平。(李剑桥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