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4部门联合主编《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在京首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18日   来源:测绘局

    3月18日上午,我国第一部以地图形式真实记录地震灾害全过程的大型综合地图集——《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

    由科技部、国家测绘局、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部门联合主编、众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倾情打造的这部全景记录汶川特大地震从灾害发生到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整个过程,为国家巨灾防御提供决策参考,为地震灾害研究和增强大众防灾减灾意识提供翔实史料的精品地图集,将为浩大的灾后重建工程提供又一个科学决策依据。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出席图集首发仪式并代表主持图集编制出版工作的4部门讲话。

    李维森说,《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以地图形式真实记录地震灾害全过程的综合性图集,具有较高的宣传教育和史料文献价值。参与图集编制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利用专业特长,积极提供图集相关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图集所采用的资料均来源于国家相关部门的权威数据和信息,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首发仪式,正式向大家推出这部大型综合地图集,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该地图集的作用,更好地服务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同时也能为国家巨灾防御提供决策参考,为地震灾害研究和增强大众防灾减灾意识提供翔实资料。目前,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恢复建设测绘基准点,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实推进的原则,国家测绘局已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保障的前期准备工作,对灾区测绘基准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进行了科学规划,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保障的具体实施方案,正紧张有序地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保障各项实施工作。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国家减灾委员会和科技部联合成立抗震救灾专家组,针对汶川地震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监测信息、评估数据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根据地震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家测绘局积极快速响应,发挥专业特长,集合优势力量,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获取、提供了大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遥感影像,编制并提供了近百种上千幅专题地图,成为领导决策、专家研究、部队救援的重要工具,在抗震救灾的各个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图集在地震灾害信息的时空表达等方面独具优势,是挖掘灾害数据、直观反映地震灾害系统的有效手段。以前,我国对地震灾害的记录多以文字方式为主,尚无一部全景记录某次大震从灾害发生到灾后重建整个过程的综合性地图集,为地震灾害研究留下了很多遗憾。有鉴于此,2008年6月,科技部、国家测绘局、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通过协商,决定利用相关成果,联合组织编制一部全面反映汶川特大地震情况的综合地图集。

    《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紧紧围绕汶川地震灾害这一主题,在“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指导下,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航天航空影像数据为载体,充分集成利用有关的权威资料和信息,综合描述和反映了汶川地震灾区的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和灾害分布及特征,全面记录了从地震发生到应急救援、灾情快速评估、灾后恢复重建各个阶段性过程及灾情变化,充分表现了我国政府及人民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伟大壮举。整部图集由序图、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灾情评估、灾害响应、恢复重建和附录等8大部分、43个主题组成。

    图集编制是一项重大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参加编制的单位多。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图集编纂委员会和图集编辑部。科技部、国家测绘局、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相关领导和德高望重的科学顾问组成图集编纂委员会,负责组织对图集总体编制方案的评审,指导图集的编制工作,决策与协调图集编制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组织对图集成果的验收。徐冠华院士、马宗晋院士、潘云鹤院士、陈俊勇院士、谢礼立院士、高俊院士、王家耀院士等科学顾问为图集编制建言献策,对总体设计和编制过程精心指导、悉心把关,对图集内容、编排结构、表现方法等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极大提高了图集的科学性和质量。在图集编纂委员会领导和协调下,在图集学术主编及专家组组长史培军教授、地图主编陈军教授和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图集编制单位和相关专家分工合作,团结协作,大胆创新,不辞辛劳,克服了重重困难,仅用短短的6个月时间就圆满完成了通常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图集设计与编制工作,创下了快速编制高水平综合性地图集的纪录,成为我国多部门、多单位联合开展大型地图集编制工作的又一个成功范例。

    《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与传统地图集在信息源、容量、表达方式以及兼容扩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图集综合运用三维GIS、数据库、遥感、数字制图、数字印刷等先进技术方法,汲取现代平面艺术设计理念,采用地图、影像、图片、图表、文字等多种可视化表达手段,设计了符合特大地震灾害特点的地图表示方法、色彩、符号系统等,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形象、客观地表达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与主要过程,内容翔实、资料权威、设计科学、通俗易懂、形式新颖、装帧精美,实现了科学性、实用性、史料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关链接
· 大型综合地图集《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在京首发
· 我国将严打非法测绘和非法互联网地图出版行为
· 我国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工作
· 测绘局等十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地图市场监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