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六部门负责人回答境内外媒体记者提问。记者 安涛 摄
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西部省份,陕西如何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解决好民生和就业等社会问题,是前来陕西省参加“一会一活动”的境内外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4月6日上午,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商务厅、旅游局等省级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多家境内外媒体记者相聚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介绍陕西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工业保增长、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开放型经济发展、旅游产业拉动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陕西在保增长、扩内需的过程中如何考虑产业整合?省政府工业保增长指挥中心、工业和信息化厅新闻发言人段克明表示,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保增长,专门成立了协调指挥中心,积极落实各项措施,促进了工业经济止跌回升。2月份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7.52亿元,同比增长7.7%,比元月份增速加快15.5个百分点。在实施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增资”、紧急储备一批大宗工业品的“增储”、积极开展工业促销的“增销”的基础上,陕西将做好长远规划和产业布局,打出第二套“组合拳”,即加快在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快编制落实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尽快编制完成20个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打造航空、汽车、输变电、石油及石油化工、煤及煤化工等5个国内一流的产业集群。
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关于陕西如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问题时,省商业厅副厅长贾明德表示,陕西迫切需要对外开放,也具备了大规模开放的条件。目前,陕西省开放型经济已迈出可喜步伐,下一步将突出招商引资、加快外贸出口、推动企业外向型合作、壮大对外工程承包、发展总部经济等,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我们要抢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特殊机遇,积极利用西洽会、广交会、农高会等平台,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发展。同时,陕西还将突出重点国家、地区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狠抓已签项目的落实,并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变招商为引商。
“陕西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去年陕西省旅游总收入达607亿元,同比增长20.4%,旅游产业已成为陕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势特色产业。”在回答《安徽日报》记者提问时,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清亮表示,近年来,住宿、交通、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旅游产业要素的配套发展,为进一步壮大陕西省旅游产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陕西将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抢抓旅游业发展机遇,筹备组建旅游投资公司,引导各类资本向旅游产业聚集,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加快法门寺文化景区、华山旅游景区、金丝峡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步伐;突出国内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有针对性、高强度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提升陕西旅游知名度;优化旅游消费环境,规划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旅游全行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针对陕西法门寺景区5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陕西将进一步突出佛教文化领域,做大做好东南亚和港澳台旅游市场。西安—泰国、西安—台湾的航班已经开通,西安—新加坡的航班也即将开通,我们也正在组织百人陕西旅游促销团到东南亚、港澳台地区重点宣传推介,推动陕西旅游经济上台阶。
陕西是科教和人才大省,也是劳动力输出省份,如何解决好就业问题,是记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截至2月底,陕西省高校毕业生签约人数68588人,签约率为27.8%,同比下降3.5%;农村劳动力有400.8万实现了跨省和省内转移就业,完成全年任务的71.6%,外出返乡农民工有85%已重新就业,还有约1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国强神情严肃,他表示,就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陕西将把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将引导和鼓励其到城乡基层和企业就业;突出抓好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和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一批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力争3年内使基地从38个扩大到200个左右;加强就业服务指导服务,细化就业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取消落户限制等不利因素的工作,改善就业环境。农民工就业方面,将继续加强动态监测,加强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以扩大内需的重点项目建设和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强与劳务输出地的沟通联系,建立和巩固大型企业长期劳务合作关系,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大扶持创业力度,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以创业带动就业。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权永生、省财政厅副厅长周彬县等与会省级部门负责人还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商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境内外媒体记者的提问一一作答。 (记者 杜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