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科技部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发展,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贵州省等有关单位紧密配合,结合各类科技计划的实施,积极扶持贵州毕节试验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给予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积极引导和促进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要素向试验区集聚,促进了试验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我部结合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等工作,以科技项目为载体,支持试验区发展循环农业和特色产业。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农村信息化、循环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等工作,大力扶持地道中药材、无公害蔬菜、花卉、饲料等特色产业发展,有力推动了试验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基层科技能力的提升。
2.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与技术培训,提高了干部、群众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组织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到现场示 范指导,以及科技扶贫远程课堂、“科技列车”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技专题讲座、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科技咨询等,提高了干部、群众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试验区人民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仅2008年,试验区就组织举办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班46期,2159人次受训。
3.大力发展农村科技信息化化,缩小城乡时空距离。长期以来,我部坚持把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毕节试验区建成1个地级科技信息中心、1个县级科技信息中心、13个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站,培育了20多名农村信息专家、100多名信息员、400多个科技信息示范户,建成一批数据库。同时,探索了多种信息传输渠道和多种信息服务方式,增强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4.瞄准试验区建设和发展中的共性难题,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我部针对毕节试验区的特殊性,以及试验区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科技难题,通过科技支撑计划加大了对一些重点难题的研究开发力度。例如,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贵州大学等单位,围绕“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喀斯特山区特有作物有益基因资源发掘与转基因安全”等进行集中攻关,为试验区在生态环境建设、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