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联合主办、民政部和联合国驻华系统协办的“性别与减灾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和民政部副部长姜力、联合国国际减灾助理秘书长瓦尔特龙等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莎-罗斯·米基罗向会议发来了贺词。
开幕式上,民政部副部长姜力代表国家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中国在减灾和灾害管理方面的有关情况。
姜力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近年来,中国巨灾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自然灾害对妇女及其他弱势群体威胁日益增大。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减灾和灾害管理工作,一直积极推动将减轻灾害风险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计划和行动之中,积极构筑国家减灾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减灾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注重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水平的提升。强调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减灾科普教育能力和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努力推动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着力提高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减灾能力。
姜力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减灾和灾害管理中的性别问题。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综合考虑妇女、儿童、老人等群体的需求,公布实施了一系列减灾法律法规,专门制定了《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颁布了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中长期防治规划,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减灾救灾工作的首要目标,确保对妇女和弱势群体的保护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各项救灾应急预案中,明确专人负责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确保他们第一时间避险;二是在受灾人员救助过程中,确保妇女等群体第一时间重点得到生活救助;三是在基层城乡社区推进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和逃生路线,确保基层妇女等广大民众广泛知晓;四是广泛在基层城乡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和救灾演练,确保妇女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高,以妇女为主体,增强家庭和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素养。
据悉,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来自43个国家及联合国系统的负责妇女事务和灾害管理的官员,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学术团体的260多名中外代表,将围绕性别视角纳入减灾决策、性别与扶贫、气候变暖以及男女平等参与社区减灾等议题交流研讨。(记者 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