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辽宁省沈阳市人事局公布一季度毕业生就业数据,4万名大学毕业生成功签约,这使沈阳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40%左右。面对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两个数字实属让人振奋。
但并不是所有数据都让人乐观。2009年,辽宁省有近3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人生选择,就业需求总量再创历史新高。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招聘大学生的用人单位及用人岗位数量却明显下降。
人才学研究员、沈阳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提醒说,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核心是引导毕业生往哪里走,告诉他们做什么。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辽宁省近几年没少出台优惠政策。 2007年,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就业援助工程、创业工程和“师范类本科生计划”;省市县三级财政共筹集资金2.1亿元,专项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08年,辽宁省又出台7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今年,各级政府推出的各项举措,力度更是前所未有。
“但政策体现出的优惠仅仅是一方面,还应突出一种引导。有路标,方向才更明确。”辽宁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刘晓楠与孟庆伟观点不约而同。
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晓淳也阐释,政府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第一责任人,除了主导作用,目前还特别注重发挥引导作用。他说,从省政府刚刚发布的 《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便可以看到这种导向意图。(记者蒲若梅 王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