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10日),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北京节水工作成效显著,2001年到2008年,全市每年节水1亿立方米以上。8年间,全市总用新水量由38.9亿立方米减少到29.1亿立方米,新水用量减少了9.8亿立方米。万元GDP耗水由137立方米减少到33.5立方米,是全国平均的1/7,1立方米水创造GDP由82元增长到299元。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加强节水管理、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再生水循环利用等办法,建设节水型社会。
北京市大力开展农业节水,取消水稻等高耗水作物种植,全市85%的农田实现节水灌溉,集中连片设施农业采用滴灌、微喷等先进的节水技术。从2001年到2008年,农业生产总值由93亿元增加到112.8亿元,农业用新水量从17.4亿立方米下降到11.2亿立方米,亩均新水用量176立方米。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小水泥、小造纸等27种传统工业退出本市生产领域,关停、搬迁焦化厂等188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从2001年到2008年,工业生产总值由1063亿元增加到2693亿元,用新水量从9.2亿立方米下降到4.1亿立方米,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由同期的112.47立方米下降到24.1立方米,全市规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
同时,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加大,利用范围不断拓展。全市9座热电厂生产冷却用水全部用再生水替代,年利用再生水1.2亿立方米;全市建有58万亩再生水农田,年利用再生水2.8亿立方米;全市10余处湖泊、公园以及70%以上的城区河道都已把再生水作为其主要水源,年利用再生水1.8亿立方米;市政杂用方面,再生水用于绿地浇灌、道路冲洒、施工降尘等,年利用再生水2000万立方米。
与2001年相比,北京的水源构成发生重大变化。2008年北京地表水利用量由11.7亿立方米减少到5.7亿立方米,地下水利用量由同期的27.2亿立方米减少到23.4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则从无到有,增加到6亿立方米,占到全市总用水量的17%,超过了地表水用量。(记者闫雪静)
北京市明年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
昨天是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第一天,北京市召开节约用水大会。记者在会上获悉,到2010年,北京将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全市万元GDP用水量比十五时期末下降30%以上。
今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的活动时间为5月10日至16日,宣传主题是“加强节水减排,促进科学发展”。近几年来,本市建立节水法规体系,全面实行社会单位用水定额管理,普及节水器具,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构建节水型社会。
按照《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到2010年,北京将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届时,全市万元GDP用水量比十五时期末下降30%以上;农业节水灌溉比例达到95%,微灌比例提高到1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34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3%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以上,年利用再生水7亿立方米左右;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器具基本普及。
副市长夏占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近年来,本市节约用水工作成效显著,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节约用水工作潜力巨大,要将取得的经验成果推向深入,动员全体市民投身到节约用水行动中,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约用水意识。(记者闫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