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举办多双边对华援助30周年
暨国际援助汶川地震灾区一周年纪念活动
5月11日,商务部举办多双边对华援助30周年暨国际援助汶川地震灾区一周年纪念活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人口基金等数家国际组织以及欧盟、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30余名援助国驻华使节和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央相关部委及有关省、自治区的近100名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商务部长陈德铭、联合国驻华机构协调员马和励、欧盟驻华大使安博、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四川省政府顾问蒋先继分别在活动仪式上致辞,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部长助理仇鸿也出席了此次活动。
陈德铭对30年来国际多双边援助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十年来,在中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下,经过各项目实施单位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国际多双边发展援助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持,为人民生活的改善,国际交流及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数以万计人次的外国专家来华从事多双边发展援助合作,许多援助方专家长期工作和生活在中国边远和艰苦地区,为合作的成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努力。
陈德铭指出,去年5月12日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国际社会也及时伸出援手,相关联合国机构和捐助国政府为中国地震灾区提供了大量的紧急救灾援助物资。此外,有关联合国机构和捐助国政府还承诺安排援助资金用于支持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陈德铭对多双边发展援助方在地震后为灾区提供的紧急救助和灾后重建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后,陈德铭、易小准、仇鸿和李干杰、蒋先继向各多双边援助机构代表颁发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贡献奖”。颁奖结束后,全体代表参观了“多双边对华援助30周年”图片展。
1979年6月29日,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了技术合作基本协定,正式开始与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开展发展援助领域的合作。1981年10月2日,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首个双边技术合作发展计划协议,标志着中国开始接受发达国家的双边援助。30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会及欧盟、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际组织和政府,在扶贫、环保、教育、卫生、体改、能源等30多个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发展合作,共接受无偿援助近67亿美元,实施项目近2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