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对水旱灾害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国务院领导批准的国家“防灾减灾日”总体方案,国家防总、水利部精心筹划水利防灾减灾活动,连日来围绕水旱灾害防治的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利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
5月6日,召开了水利防灾减灾专家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记者座谈会,共话防汛抗旱等水利防灾减灾工作,以此拉开了系列活动的序幕。专家们认为,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的意义深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民心。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位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必须把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当作改善民生的大事和要事来抓,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月7日,发布实施了《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两个技术标准。在系统总结2008年堰塞湖应急处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这两个标准通盘考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充分体现了对堰塞湖处置“安全、科学、快速”的总体要求。由于堰塞湖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应急处置和后续处置的经验相对较少,条文中含有一些警示和提醒性质的内容,既有许多开创性成果,又有较强的探索性,对排险和避险相结合,保障堰塞湖影响区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为当前正在实施的堰塞湖后续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5月9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快构建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的署名文章,阐述了我国防治水旱灾害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绩,明确了工作思路、任务和重点。文章指出虽然近年来防汛抗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防汛抗旱的基础依然薄弱,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应对复杂严峻的水旱灾害形势,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要不断提高我国防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提供有力保障。
5月10日,召开了水利专家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首都部分高校师生参加的“防汛抗旱减灾知识”专题讲座。通过座谈,高校师生对我国洪涝干旱现状、应急管理应对措施等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深刻地认识到防灾减灾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师生们纷纷表示,参加防汛抗旱减灾知识专题讲座收获很大,希望政府继续大力宣传水旱灾害防治的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也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加强水旱灾害防灾减灾的学习和研究,努力为我国防汛抗旱事业输送人才和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5月11日上午,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在发布会上指出我国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洪涝灾害历来被中华民族视为心腹之患。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的天气灾害事件有增加的趋势。从洪水发生的规律来看,我国一些大江大河多年没有来大洪水了,后期发生大洪水的机率也在增加。所以今年防洪的形势是严峻的,任务也很艰巨,国家防总、水利部已针对今年的防汛形势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近期派出10个检查组到各大江河进行汛前检查,各地、各部门将严阵以待,落实好各项汛前准备工作。
5月11日下午,举行了台风灾害防御知识宣传片赠发仪式,向总参作战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气象局等部委,以及沿海省区市赠发了《台风灾害防御知识》宣传片、《防台风知识》图册,并现场观看了宣传片。宣传片和图册展示了我国发生的典型台风灾害,总结了台风防御工作的经验教训,介绍了海上船只撤离、人员转移、原地避风的注意事项以及学校、企业、在建工程、旅游景点等重要场所的防台风基本常识和群众防灾自救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宣传片和图册的发行必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台风意识,普及推广防台风知识,提高群众避险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我国台风灾害的损失。
此外,还组织了《水利报》、《中国水利》、《中国防汛抗旱》等行业报刊、杂志向水利专家约稿,开设专题和专栏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我国水旱灾害防治工作的情况,并从理论、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防汛抗旱减灾知识手册》正在紧张编撰中,内容包括防汛抗旱组织保障、险情处置、山洪灾害防御、台风防御、抗旱减灾等防汛抗旱的专业知识和公众应该了解的防灾避险常识。每个部分都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形象生动地说明,既为专业部门提供工作上业务指导,又可以普及防汛抗旱减灾常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将以国家“防灾减灾日”为契机,不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和供水保障。这次系列活动之后,面向社会大众的水旱灾害宣传工作将逐步推向常态化,通过把水旱灾害防御和避险常识入课堂、举办水旱灾害防治专题讲座等方式,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险、应急自救、抗灾减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