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9日,贾平凹(前左)为获奖作品《秦道》作者杜耀峰颁奖。 19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颁奖仪式在陕西西安举行,报告文学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33位作家的29篇(部)优秀报告文学作品获奖。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摄
5月19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颁奖仪式在西安东晋桃源举行。何建明、周明、理由、傅溪鹏、李炳银、阎纲、红孩等中国文学界知名人士出席颁奖仪式;陈忠实、贾平凹、雷涛、何西来、肖云儒、雷抒雁为获奖者颁奖。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宗英的《小木屋》等33位作家的29篇(部)优秀报告文学作品获此获荣。其中,陕西日报社社长、高级记者杜耀峰,以陕西交通改革开放30年超常发展史为背景,撰写的反映解放思想艰巨历程的报告文学《秦道》成为西北惟一一部获奖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获奖作家以及热心读者参加了该活动。
中国的报告文学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成熟和走向辉煌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文学推动和真实记录。这次评奖活动的宗旨是,通过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阶段性(1978年至2008年)检阅,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道路进行文学式回顾,感受我们国家、民族的现实巨大变化。由相关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经过对30年间近万篇(部)报告文学作品的筛选、审定,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通过无记名投票形式,评选出了33位作家的29篇(部)作品获奖。这些作品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历和生活,主题集中,时间跨度长,作品覆盖面大,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和建设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激情灵动,是真实而又文学的中国30年历史的个性呈现,是共和国的交响,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巍峨高峰之一。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该奖评委之一的李炳银表示,这次获奖作品是完全可以经受住历史考验的。一些作品在发表初期,就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为人们所充分关注,所以这些作品能够从上万篇(部)的作品中凸显出来,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尽管今天的报告文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面对,但报告文学将永远伴随着社会生活的现实发展寻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它不会因为新的传媒方式的出现而衰落,在新闻记者匆忙的脚步和镜头不能抵达的地方,报告文学将会茁壮成长。 (向红 小玲 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