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中德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22日在京成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26日   来源:中科院网站

    5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共建的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在京挂牌成立。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在主持会议时表示,这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实验室建设和相关合作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表示,这一实验室的建立将会使更多的现代科技手段用于人类演化和科技考古研究的探索,这也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该联合实验室的宗旨是:通过建立实验与技术的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和利用相关单位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研究。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交叉与协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现代人类起源、演化过程与机制、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重大课题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提高我国相关领域的实验条件、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王昌燧介绍了联合实验室规划、研究方向和运行模式。他表示,联合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在短期内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0年内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人类起源、演化及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

    按照联合实验室的宗旨和学术方向,其实验与研究单元规划为:石器技术与功能分析、古代DNA分析、环境考古、同位素与古代食谱分析、古代残留物分析、动物考古等。随着学科的发展,将适度拓展研究领域、组建新的实验室单元。

    按照合作协议,中德双方在资金、设备和材料方面作等同的投入与贡献。德方在古代DNA和同位素分析仪器设备方面提供实质性的支持。联合实验室挂靠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并与研究生院共同管理;实验室主任由三方代表轮流担任;成立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的学术方向和运行过程提供建议与指导。

    德国马普学会代表、著名分子遗传学家Svante Paabo介绍了古代DNA分析在尼安德特人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并介绍了德中合作的计划与前景。挂牌仪式后,来自中科院地质所、研究生院、古脊椎所、马普学会、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各领域专家分别作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报告。  (记者 祝魏玮 洪蔚)

 
 
 相关链接
· 中科院先进轨道交通力学研究中心20日在京成立
· 中科院及时开发“甲型H1N1流感综合信息平台”
· 中科院与美国能源部签署化石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
· 中科院出版《汶川大地震与科技救灾》 约45万字
· 曹健林率队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调研
· 中科院院士:我国亟须加强天文研究领域国际合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