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北京市第八例确诊病例发现
并及时转交隔离诊治的经过
5月31日,北京市卫生局通报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并转交一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该病例是北京市的第八例确诊病例。6月1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所属北京检验检疫局在入境检疫时发现该病例并及时转交地方卫生部门隔离诊治的经过。
通报说,患者张某,女,7岁,加拿大籍华人。5月30日15时20分,张某乘坐的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AC031航班停靠首都国际机场 T3航站楼。机上有旅客355人,机组17人。飞行过程中机组未发现有发热及其他症状的旅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安排飞机停靠在指定的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和地区航班的专用通道—T3航站楼的530机位,接受入境检疫。
15时25分,北京检验检疫局6人组成的登机检疫工作组在加航代办李某的陪同下登机开始实施检疫。检疫人员首先通过代办李某对该航班乘务长进行了询问,乘务长声明该航班在飞行过程中“未发现呕吐、腹泻、发热、寒战症状的旅客,交通员工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表示已经通过机上广播通知所有旅客如实填写健康申明卡,并告知检验检疫人员将登机检疫。随后,乘务长在总申报单上签字确认并交检疫人员。
随后,检验检疫人员随后进入客舱内进行医学巡查,并使用手持式体温检测仪对所有旅客实施体温监测,未发现异常。检验检疫人员通知机组允许旅客和机组人员下机,并在机舱口对所有旅客逐一进行观察。
全体旅客下机完毕后,检验检疫人员对客舱、货舱、货物的外包装实施了预防性消毒处理,并将机上液体和固体废弃物经消毒封存后移下飞机,作进一步无害化处理。
张某及其家人和该航班旅客下机后,从530廊桥经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入境大厅进行检验检疫查验通道,再次接受红外体温检测。16时10分,张某经过红外体温检测岗时仪器发生报警,显示其体温为38.2°C。北京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迅速对其采取防护措施。为防止造成周围环境和旅客的进一步污染,检验检疫人员立即将其直接引导至负压隔离室进行排查,用水银体温计腋下体温复测,结果为38°C。检疫人员对其作进一步医学询问,张某自述咽痛、畏寒。经现场医学人员检查,发现其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张某随行家属自述,近期未接触类似症状病人,密切接触者无出现相关症状。鉴于张某来自发现有疫情的国家,结合相关症状,检疫人员判断其有甲型H1N1流感染疫嫌疑,立即决定将张某转送至指定医院进行隔离诊治和观察。
31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张某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北京市专家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诊疗方案判定该病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质检总局通报所属深圳检验检疫局入境检疫
发现一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经过
5月31日,广东省卫生厅通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口岸发现并转交的一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该病例是广东省的第十一例确认病例。6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所属深圳检验检疫局在深圳湾口岸检疫时发现该患者并及时转交卫生部门进行隔离诊治的情况。
通报说,患者,女,13岁,加拿大籍,一直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5月29日,患者从加拿大多伦多乘AC15航班,于5月30日抵达香港,并在香港机场乘中旅专线巴士经深圳湾口岸入境。
5月30日15时50分,患者经深圳湾口岸护照专用查验通道入境,深圳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对旅客收验健康申明卡时,发现该旅客申报有“咳嗽、发热”的症状,检疫人员立即将其引导至负压隔离室作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患者自诉在乘坐飞机时感到咽痛,咳嗽,全身乏力,并口服“泰诺”两次,症状有所缓解。检疫人员对其用水银体温计进行腋下体温复测,结果为37.0℃。医学排查发现该旅客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检疫人员初步判断其有甲型H1N1流感染疫嫌疑,立即采集2份咽拭子送深圳检验检疫局医学实验室检测,并按规定将患者转交地方卫生部门进行隔离诊治和进一步观察。检疫人员同时将患者同行人员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卫生部门作医学观察和跟踪随访。
深圳检验检疫局医学实验室对患者咽拭子样本第一次检测试验和第二次复核试验结果,甲型H1N1病毒核酸均为阳性。30日下午,深圳市疾控中心对患者咽拭子和鼻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阳性。31日下午,广东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结果阳性。广东省专家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情况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