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正式批准江苏省苏州市(城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底部,是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市区面积1649.72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629.75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238.21万人。
苏州市(城区)2007年批准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苏州市坚持“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社会兴办”的工作思路,经过探索实践,在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上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新”的要求,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合、互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环保技术、软件产业、生物医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5%,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第二,大力发展节能减排,落实循环经济建设。优先发展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高技术产业,实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研发和示范”、“高新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规范”,全市新增循环经济试点单位100家,ISO14000认证企业600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200家,完成208个污染减排项目,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5%左右,节能200多万吨标准煤。
第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质量稳步提高。扎实推进饮用水源地整治,在五个主要水源地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建污水处理厂10座,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加强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蓝天工程”,启动了“千家在线、万家在网”污染源在线监控工程。启动了“太湖、阳澄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以太湖、阳澄湖为重点,加大对49.2万公顷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力度,建成灵湖咀、阳澄湖公园等一批湿地公园。
第四,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备,社会保障质量水平逐步提升。全面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完善卫生信息化系统,积极打造“健康苏州”新品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大防控体系、监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苏州”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协调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五大保险覆盖面均超过96%。农村劳动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95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积极开展文化精品“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等工程。
苏州市(城区)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循环经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四大领域进行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