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二日)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截至6月12日8时,我国内地共有13个省份确诊12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已治愈出院60例,在院治疗66例。绝大多数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传播链条清晰,能追踪到明确的传染源。
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5月10日我国出现首发确诊病例且之后输入性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第二个阶段是5月29日我国出现了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二代病例,并呈现出二代病例不断增多的趋势;第三个阶段是我国出现了个别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本土病例并引发二代病例。由此可以判断,我国出现散在的本土病例并由此引起社区范围内持续传播的风险日益增加。
此外,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目前的病例以输入性为主;聚集性疫情涉及的病例具有共同的旅行史;病例报告省份集中在航空、陆路口岸较多或对外交往频繁的省份,如北京、广东、福建、上海等省(市);所有病例临床症状较轻,未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我国分离到的病原与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国家分离到的病原一致。
我国流感监测哨点监测的结果表明,4月中旬以来,我国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较去年同期没有明显变化;23个省份报告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154起,累计发病7979人,其中89%是中小学生;普通季节性甲型流感占33.5%,季节性乙型流感占66.5%。未在监测中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对我国疫情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防控工作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后认为,目前我国坚持实施“外堵输入、内防扩散”防控策略是行之有效、符合国情的,整体防控工作已纳入常态化和程序化轨道,在现阶段坚持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有利于防控工作长期稳步推进。对于世卫组织提升预警级别问题,我们表示理解、支持和配合。我国将在坚持现行“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策略的基础上,将“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作为现阶段防控工作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要强化各地联防联控,进一步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医学观察,控制和减少二代病例的出现。下一阶段将继续完善各地区、各层级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城市社区、学校、企业和农村责任制及群防群控机制,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
二是要有效控制传染源、阻断疫情的持续传播,迅速控制社区暴发。为加强流感监测工作,摸清我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使防控工作有的放矢,更加科学有效。近期将在全国范围内把网络实验室由84个扩增到203个,哨点医院由197个扩增到354个,覆盖全国50%以上的地级城市;之后,还将再增设网络实验室202个,哨点医院198个,届时将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部分重点县。为满足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分类指导。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已制定了《地市级城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控制应急工作方案》,并印发了《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各地正在抓紧组织落实。
三是提高医务人员思想责任意识和诊疗技术水平,切实提高救治能力,实现对重症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尽量避免死亡病例出现。为做好应对准备工作,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将于近期组织一次综合防控应急演练,完善机制、检验预案、锻炼队伍,以全面提升综合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切实提升重症临床救治能力和社区暴发控制能力。
四是要在做好应对第二波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抗病毒药物储备、加快疫苗生产研制进程,加强各种有效防治措施的综合集成,积极稳妥地做好应对第二波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继续加大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更加有效的实施密切接触者追踪、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提高公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科学认识,并培养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