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口计生委网站
6月16日~17日,东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座谈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提出,要力争到2011年,东部地区30%以上的县级服务站要建设成为当地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的优质资源,成为当地群众计划生育服务的首选单位;到2015年,50%以上的县级服务站要达到这一标准。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江帆主持会议。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致辞。
2008年4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了东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暨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同年9月,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了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暨优质服务工作座谈会。一年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南京会议和延安会议的工作部署,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整体上全面推进,东、中、西部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创新与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全面推进,再生育全程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过程中,东部地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率先发展,争创一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斌在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东部地区要抓住国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积极争取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切实将其纳入各地社会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二是大力推进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质量规范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强化质量管理,规范服务流程,推进依法执业,努力把服务机构建设好、使用好。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必须加快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为及时、全面掌握人口形势提供最基础的信息支撑,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需要。东部地区特别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立育龄人群生殖健康档案,完善电子技术服务文书,利用人口个案信息引导和加强服务,并通过服务及时掌握和反馈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信息,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
李斌强调,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重在提质。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并趋向多元,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必须提质提速,特别是要在提质上下功夫。加强服务体系硬件建设的目的,是为优质服务提供保障,要切实承担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人员培训、信息咨询、优生指导、随访服务、生殖保健等八项职能。其中,技术服务是服务机构的首要职能,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在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做精、做强、做细,让人民群众信得过。
李斌要求,要深化内部改革,促进服务机构创新发展。一是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开展服务,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临床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县分站服务模式,打造计划生育服务连锁品牌。二是吸引稳定人才。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今后凡新进人员要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聘用。要将乡级服务站人员工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且努力提高工资标准,建立和完善人员待遇保障机制。三是提高队伍素质。加快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全面实施“三千人才工程”,着力培养一批爱岗敬业的尖端技术服务人才,造就一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队伍。到2011年,东部地区县级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应达到85%以上,每个县站至少有2名以上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个乡镇服务站有2名以上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同时,东部地区要先行一步,率先实现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即加快实现服务体系建设均等化、加快实现服务机制均等化、加快实现服务内容均等化、加快实现服务信息均等化。
李斌最后强调,要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的组织领导。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认识县乡服务机构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坚持稳定机构队伍不动摇。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态度坚决。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中,必须保留乡级服务站。各地要建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监督评估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各项工作进展。尤其要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监督管理,将其履行职责情况纳入年度人口目标责任考核。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八省(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五个计划单列市,以及吉林省长春市的人口计生委主任、分管副主任、科技处长、财务处长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并考察了杭州市萧山区、宁波余姚市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作者 李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