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赴辽宁省大连市调研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有关情况。鲁昕强调,教育发展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东部地区应积极与西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为西部农村学生成长成才作出贡献。
辽宁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近年来省级财政投入4亿多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地政府也不断增加投入,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经验,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调研中,鲁昕深入考察了大连计算机学校、大连商业学校和大连女子职业中专,对学校的学生来源、教学改革、实训基地、食堂和宿舍进行详细了解。
“辽宁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了100%,职业教育绝对不能因本地生源减少而萎缩,应该有服务国家战略的明确意识,积极整合优质资源,与西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为西部农村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贡献。”鲁昕指出,职业教育要提高吸引力,关键在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教材要改革。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向更多有志于学习技能的学生敞开大门。
之后,鲁昕又来到大连市第二十中学和北京语言大学附属大连高级中学,调研内地民族班的办学情况。据了解,辽宁省自1985年举办内地西藏班以来,已陆续办起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新疆克州班和青海班共4种、21所学校的内地民族班,现有在校生2180人。其中,大连市第二十中学是东北三省最早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学校,自2000年以来接收新疆学生1031人,至今5届毕业生的高考升学率达到95%以上。
当看到少数民族学生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学习和生活时,鲁昕欣慰地说:“党和政府给你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条件,你们是幸福的。我在新疆考察时看到很多孩子渴望教育的眼神,但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你们一定要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将来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她要求,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对高中毕业生进行1—2年的语言强化培训,充实新疆地区的“双语”教师队伍。
调研期间,鲁昕还与辽宁省教育厅、大连市政府和市教育局、沈阳市教育局及部分学校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辽宁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情况和中等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汇报,研究扩大招收高中阶段民族学生等有关事宜。
据介绍,辽宁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已正式形成,从现在开始将用2个月时间,对9343所各级各类中小学、4万余座单体建筑逐所逐栋进行排查,排查涉及建筑面积3485万平方米。鲁昕指出,校舍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责无旁贷,辽宁中小学校舍基础很好,要在全国率先做好排查鉴定、规划、加固和迁移工作,加强学校标准化信息管理,提高政府对教育的行政管理水平。
在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方面,鲁昕要求,辽宁要坚持办好国家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提高国家装备制造业工艺水平和制造水平,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职业教育要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创办一批改革发展示范校;要整合资源,积极招收西部地区学生,确保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要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学校管理、德育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示范。同时,辽宁要扩大招收新疆和藏区学生,支持西部地区建设,为国家战略、国家利益作出新的贡献。
在辽宁调研期间,鲁昕还出席了大连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庆典大会。教育部相关司局和辽宁省教育厅、大连市及北京语言大学有关负责人陪同考察。(记者 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