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月30日从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入夏以来,甘肃省以白银、定西、兰州、庆阳、平凉、天水为重点的中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夏伏干旱,部分地方人饮出现困难,给当前“三夏”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困难。
据统计,截至6月29日,全省受旱面积为1576万亩,其中作物受旱1230万亩,重旱598万亩,有23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靖远、会宁、环县、静宁、崆峒、庄浪、永登、榆中、安定、通渭、临洮、天祝、古浪等地的干旱山区。
甘肃省今年初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并启动了二级抗旱应急响应,之后旱情逐渐得到缓解。但入夏以来,甘肃省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降水严重偏少;河东主要河流来水锐减,水库蓄水不足,洮河枯五成,泾河枯九成,渭河干流也枯九成,河东地区蓄水3685万立方米,与多年同期平均蓄水量相比,偏少232万立方米;土壤墒情也极差,据6月18日测墒,0~5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与常年同期相比,除会宁、崆峒、岷县、靖远、礼县外,全省大部普遍偏低15~30个百分点,河东大部墒情特差,0~5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是2006年以来最差的一年,尤其是庆阳市大部分地方干土层厚度达10厘米~40厘米,旱情最为严重。
面对当前严重旱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全力组织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各级水利部门动员群众开展亲邻相帮、余缺互补等措施自救,帮助群众解决临时性饮水困难。民政部门认真调查摸底,及时发放各类救济资金,帮助农村困难群众渡过当前难关。(记者 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