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日前在安徽省正式启动,未来3年,将新增投入460亿元,重点推进6个方面的工作。其中,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创新投入机制,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是新医改引人关注的重大创新。
根据实施意见,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是安徽省新医改重点推进的六项内容。到2010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60%和50%以上,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不低于30%;3年内建成80所县级医院、220所中心卫生院、1230所乡镇卫生院、15911所村卫生室,城市每3万至10万人口建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城乡30分钟就医服务圈”。今年起,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9类2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据介绍,根据“公益性”这一基本方向,此次新医改财政投入机制凸显重大创新特色。首先,政府投入兼顾供需双方,其中,在对供方的投入上,着力提升医疗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使其能更多更好地向需方提供服务。其次,围绕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突出政府投入重点,着力解决公平问题,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确保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优先使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普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并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有效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此外,政府投入不仅在于量的增加,更注重“花钱”建个好机制。(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