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里县水桥为起点,一条长20.4公里、宽80米的城市大道正在建设中,这条大道将接贵阳油榨街——小碧的城市干道。通过城市干道的连接融入贵阳经济圈核心区域,是龙里县实现与贵阳“联体”发展的重要步骤。
龙里依托“大贵阳”带动和“贵阳经济圈”辐射加快城市化,只是贵州省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的一个缩影。作为贵州省“以大带小”要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地都已展开一系列扩容和发展的“城市运动”。
为了打造“大贵阳”,贵阳对支撑其城市发展的路网结构正在构建中:在三环以内形成新的城市规划区,形成4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区域和400万人的聚集空间,并按照“畅通工程”规划,实施“三环线十六射线”城市骨干路网系统规划,建设北京西路、花溪二道等道路,形成老城区、金阳新区与其他区、市、县联通的快速通道体系。
作为遵义市实施“东扩西控”的重要举措,备受关注的新蒲新区于今年5月已挂牌成立,该市构建200万人口大城市框架已拉开序幕。目前,该市以快速铁路新火车站片区和南部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向形成东西扩张、南北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格局迈进,并就老城区与新火车站片区、新蒲新区之间的道路网络和片区开发的有效连接展开了规划。
按照大城市发展目标,已完成第三轮城市修编的六盘水城市面积将增大一倍,为了实现该目标,该市采取统一协调、分片区建设的战略,加快钟山开发区、双水、凤凰、德坞等新区开发建设,并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快速拓展中心城规模。
“十一五”时期,人口快速流动使接近于中等城市规模的兴义、凯里、铜仁、毕节、都匀等六个小城市迅速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小城市(镇)规模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缩小,贵州省人口板块也发生急剧变化——大中城市城镇人口占全省城镇人口比例由2005年的25%骤然提高到目前的43%。
一组分析贵州省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带动力数据表明,大中型城市城镇居民总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就拉动GDP增加3.01个单位,明显高于全省城镇居民总收入对GDP的拉动值——2.41个单位。
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为贵州加快推进城市化开启了新的一扇大门。(记者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