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河南郑州段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中线黄河以南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出席开工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宣布工程开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李津成、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出席开工仪式。
张基尧在讲话中指出,南水北调河南段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中线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自2006年南水北调河南段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在南水北调河南段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中,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各方始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并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逐级负责、严格管理等基本原则,走出了一条科学建设、团结建设、和谐建设的新路子,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围、社会氛围和建设氛围。南水北调河南段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得益于工程沿线各地市区县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他代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南社会各界和各有关方面致以衷心的感谢!
张基尧指出,南水北调中线郑州段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河南省南水北调黄河以南干线工程全面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郑州段工程全长近130公里,各类建筑物及交叉基础设施众多,人口密集,征迁工作量大,困难和挑战多,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他强调指出,在工程建设中,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建委会的部署,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进一步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严格质量安全责任制和终身追究制,切实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要认真落实工程投资静态控制和动态管理规定,优化设计,规范市场,创新工艺,强化管理,努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切实控制工程建设投资规模;要扎实做好征地搬迁工作,坚持文明施工,促进和谐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切实维护良好的工程建设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要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监督和审计,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度落实,确保建设资金使用规范、合理、透明,杜绝截留挪用资金和贪污腐败现象。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有效控制投资的前提下,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当前生产资料价格低廉的有利条件,加速推进工程建设。
在要求做好郑州段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同时,张基尧希望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和有关部门抓紧做好黄河南新开工项目准备工作,编制工程建设网络计划,促进更多项目早日开工,保证工程有序建设。他指出,要切实做好拟开工项目征地移民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为工程顺利开工提供保障;要扎实推进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在认真总结移民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规模移民第一、第二批安置工作,为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打下坚实基础;要始终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加快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加大库区及沿线点源、面源污染治理督查及执法力度,争取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项目早日发挥效益,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要加速推进省内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使配套工程与干线工程同步建设、同步见效,造福沿线人民群众。
郭庚茂在讲话中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千秋伟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国家的战略工程,也是河南省的重大基础工程。中线工程的实施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确保河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郭庚茂指出,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确保建设一流工程、提供一流服务、营造一流环境是省委、省政府向中央作出的政治保证,向社会各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工程质量、服务水平和环境质量事关河南诚信形象,事关河南执政水平,事关河南干事能力。希望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讲风格、讲奉献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高度,站在应对经济危机、实现“三保两抓一推动”的高度,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作为检验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坚持和把握好以人为本、逐级负责、统筹兼顾、加强领导等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个人和集体、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利益关系,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营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希望沿线群众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积极支持配合工程建设,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希望建管单位会同全体参建者充分发扬攻坚克难的红旗渠精神、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焦裕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又好又快优质高效地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河南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受水区,又是中线工程贯通南北、保障工程如期通水的关键。中线河南段全长731公里,工程项目种类多,移民征迁工作量大,建设任务繁重。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通力配合,沿线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南水北调河南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郑州段工程起点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英李村,终点位于穿黄工程隧洞入口,途经新郑、中牟、管城、二七、中原、高新、荥阳等7个县(市、区),全长128.94公里,占中线一期工程总长的1/10。工程起点设计流量30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365立方米每秒,终点设计流量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320立方米每秒。沿线共布置各类交叉建筑物179座,其中河渠交叉建筑物18座,左岸排水建筑物40座,渠渠交叉建筑物4座,节制闸8座,退水闸6座,分水口门7座,公路桥91座,铁路交叉建筑物5座,总占地5.5万亩。郑州段建成后,总干渠水面宽约55米, 水深7米,两岸防护林带宽约4~8米, 总占地平均宽约140米。受水区设计供水目标6个,年分配水量5.17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35亿元。
郑州段工程的开工建设,将对缓解郑州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每年为郑州市增加5亿立方米水,且水质属优Ⅱ级,将有力缓解郑州市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居民饮水质量;郑州段工程投资每年可拉动郑州市GDP增长0.42个百分点,还可通过工程建设设备和建筑材料等产品的需求,并进一步刺激相关上游产业和关联产品的发展;促进郑州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把外部经济效益分享给其他的行业和企业,带动各行业之间使用的道路、交通、通讯、信息、原料供给、产品销售的设施和服务部门的建立,间接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非农业生产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受水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每年将为郑州增加近1万个就业机会,且随着工程完工后水资源供给增加,能够扩大生产规模的产业及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司负责同志参加开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