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我国重大科研计划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31日   来源:科技部网站

    在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ips细胞研究方向取得重大成果,首次利用iPS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2009年7月23日,《Nature》杂志在线刊发了这一成果,并于7月22日专门组织了新闻发布会,向全球30多家重要媒体公布我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

    iPS细胞全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干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发育多潜能性。有关ips细胞的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2007年、2008年连续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iPS细胞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实施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的重要细胞来源。然而之前的研究发现,iPS细胞不能像胚胎干细胞一样通过4倍体囊胚注射发育成活体小鼠,iPS细胞不具备像胚胎干细胞一样的全能性。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于2006年启动实施了“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已先后批准了14个干细胞研究重大项目,安排经费3.5亿元。在其中三个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研究员制备了37株iPS细胞,利用其中6株iPS细胞系注射了1500多个四倍体胚胎,最终有3株iPS细胞系获得了共计27个活体小鼠。经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证实这些小鼠确实系iPS细胞发育而成,有些小鼠现已发育成熟并且繁殖了后代,目前已经获得了数百只第二和第三代小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获得完全由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有力地证明了iPS细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

    《Nature》报道称,中国科学家“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并指出“该方法比传统克隆方法更高效、更安全,并会引起人们将动物作为人类克隆工具的兴趣”。这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iPS技术在干细胞、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将iPS细胞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也为中国在这一国际热点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关链接
· 我国科学家世界上首次从猪体细胞中培育出干细胞
· 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干细胞组织工程研讨会召开
·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干细胞产业化项目在江苏开工
· 中国-加拿大干细胞研讨会11-12日在西安成功举办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