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台儿庄区薛庄村“打工嫂”周月梅,摇身一变成了枣庄鸿达电子公司经理,失业返乡的她通过创业找到了新岗位,而且使附近村庄的40多位兄弟姐妹圆了就业梦。
周月梅跟丈夫在苏州一家电子厂打工7年多,因企业裁员,夫妻俩返回家乡。涧头集镇党委、 政府领导上门走访时了解到,周月梅夫妻俩打工积攒了些钱,而且懂技术,熟悉市场,便引导他们自主创业,为其协调了厂房、农信社贷款。年初,周月梅夫妻的电子元件加工厂在贺窑村废弃的小学开张。在此打工的贺窑村村民李怀琴等人很满意——家里农活不耽误,每月还能收入 800多元。据介绍,加工、生产变压器的鸿达电子公司,目前安排返乡农民工 13 人、“零转移”家庭5人、农民24人。
去年初,台儿庄区委、 区政府实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力争每户农民家中至少有1人外出打工。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遭遇寒流。区委书记刘玉冰认为,危中觅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要创新思路,从寻找岗位向创造岗位转变。很多返乡农民工懂技术,有信息,只要提供舞台,他们就会各显其能,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从打工经济转向创业经济,也是振兴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创业难,农民创业更难。 区、镇、街帮包干部对5000余返乡农民工挨门逐户走访,鼓励有技术、有资金、有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分析、成本核算、选择项目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和信心,并协调有关部门为创业者在项目审批、场地租赁、水电安装、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目前,312 名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加工制造企业287家,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3783人。台儿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一年多来,全区 205个行政村居的331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消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7067人。(张环泽 陈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