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群众安危,一刻不松懈
——浙江各地抓紧在台风到来之前转移群众
台风“莫拉克”逼近浙江,浙江省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抓紧转移群众,以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不死人,少伤人”目标。
该转移的一个都不能少
从8月5日开始,温州、台州就把防台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人员转移更是重中之重。按照防台预案开展人员梯次转移,做到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在苍南的沿浦镇、霞关镇、炎亭镇等台风可能“光临”地,避灾点都已开放。驻村干部下村一一巡查,将住在低洼地带和危旧房里的群众转移到各村的学校、老人活动中心、村委办公楼等避灾点。
在乐清最大的造船基地黄华镇,乐清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胡志兴介绍,他们早早就已进入备战状态。到8月7日早上,水面已没有船只踪影,人员都已撤离。
今天,中海油上海公司的陈主任也很高兴。他告诉记者:“谢谢民航温州空管站提前为直升机飞行开启绿灯,我们88名在苍南外海钻井平台工作的工人,终于在台风‘莫拉克’袭来之前,坐着直升飞机安全撤回了陆地。”
在温岭市石塘镇,浙岭渔23334号作为全镇最后一条进港避风的船只,已于今天中午12时安全进入松门港避风。船主江文兴安全进港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关心他的镇领导打电话报平安。在镇防指,石塘镇镇长林友法吐出一口长气,他说:“这下好了,全镇1681条渔船全部处于安全地带了,14900位渔民也全部安全转移,做到了一个不漏。”
风急,雨大,数米高的急浪冲击着石塘镇的大坝。在山村三岙村,有20户人家还居住在可能在台风中发生危险的老房子里。今天一大早,村支书杜林森就和镇里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开始动员,到下午3时,所有危房中的群众都搬到了村部。
今天上午,顶着“莫拉克”带来的强暴雨和8级大风,玉环县芦浦镇干部和民兵应急分队共20多人,乘着小船,赶到该镇分水山网箱养殖基地。昨天,该镇30多名养殖户已提前撤离上岸。今天下午4时,在镇干部和民兵的帮助下,养殖户郭合满与其他十多户养殖户完成网箱加固,全部上岸。目前玉环还启动了3000多人的防汛防台应急队伍,分赴全县各地转移人员和抢险救灾。
今天下午,在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镇干部在巡逻检查中劝回了三名偷跑回海塘边种植大棚作物的安徽民工。为此,镇里今天已经对重点区域开展了三次巡逻,确保所有人员全部安全转移。
截至晚上九时发稿时,台州全市转移人员63213人,船只进港避风7123艘;温州已转移人员59112人,船只进港避风7561艘。
随时做好转移准备
相比已经开始下大雨的温州、台州,杭州、宁波、绍兴、金华、丽水似乎风平浪静,但是次生灾害的威力大家都见识过。所以,他们也早早启动抗台应急响应,做好了人员随时安全避险的各项准备。
面对台风,景宁县对地质隐患点采取群众撤离避让的方式,组织干部和各部门人员深入联系乡镇,配合做好转移群众准备工作。在青田,各临水作业、经营点停工撤离,有关部门分别做好对地质灾害点、水库、在建工程、航运、学校等的巡查,各部门单位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取消双休、实行全员上班制度。
今天下午2时开始,临安市马啸乡首批20多名乡镇干部,已开始对全乡靠近山塘水库下游、河道边的危旧房住户进行巡查。按照每个乡镇干部联系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联系一个家庭的原则,由值班人员对这危险地带的120多家住户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一旦出现险情就马上安排转移。
在象山,全县百余个防台应急安置点已做好了一切准备,随时接纳转移群众。一些安置点还备好了清水、食物、药品、衣物等应急物资,保证群众在这里安心度汛。
在嘉兴,各地的避灾点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迎接群众转移。海盐县各造船厂纷纷搬迁设备,转移人员200多人。
在上虞市沥海镇,居住在临时工棚、船屋、病险水库下游易出险地段和沿海水产养殖的群众,都做好了安全转移的准备工作。
在金华磐安县的重点地质灾害防治点之一大盘镇,该镇的小盘村30多名地质灾害防治红线范围内的农民已转移,30多户100多名村民均已做好了转移准备。
衢州江山市廿八都镇紧邻福建省,今天已迎来大雨。为防地质灾害,廿八都镇已安全转移群众15户78人。
在舟山,公安边防支队成立了由138人组成的17支抗台应急小分队,他们帮助群众修缮、加固门窗,转移了渔船民、海上养殖人员和危房内的群众4362人,疏散游客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