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陵市灰河乡五洲村,村民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去“游乐场”放松放松:打打乒乓球,邀上三五好友在篮球场上较量一下,或者在那条绿阴掩映下的健身路径上走走,活动活动筋骨。村民们眼中的“游乐场”是政府大力兴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截至目前,安徽全省已有2512个行政村建起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到2010年,工程将覆盖到全省4000个行政村。2009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被纳入安徽省28项民生工程。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旨在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工程主要选择具备条件、有建设积极性的行政村,利用村级公用地,建设1块标准篮球场,并配置1副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 2009年,安徽全省计划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66个,已完成537个。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0%以上的农业大省,农民是安徽省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村体育既是安徽省群众体育的工作重点,更是群众体育的工作难点。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逐渐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闲暇时间增多,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日益高涨。 2006年,安徽省体育局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工作,每市选2个县(区、市)的各10个行政村以及全省10个少数民族村作为试点村,共计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0个。2007年,《安徽省“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出炉,明确规定:“十一五”末要完成4000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使全省1/6的行政村拥有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建在农民身边的一项民心工程。 ”铜陵市体育局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把这项民心工程办好,我们着重做好工程选点工作,把工程建在与村连体的小学、建在村部或与教育、宣传、文化等示范点相结合,确保亲民、便民。在工程基建完工时,我们派专人到现场验收,在器材安装结束后,我们再次验收,确保安全第一、经济实用。 ”现场办公、现场验收确保了工程质量,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惠民之举的好处。铜陵县东联乡毛桥村村民姚文光告诉记者,常年忙碌于田间地头的农民对篮球、乒乓球运动热情高涨,健身工程成了希望田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记者 李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