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积极引导毕业生投身基层
选择到西部到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人数显著增加
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截至目前,多数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选择到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人数显著增加。其中,清华大学今年到西部、基层、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超过80%,到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达到383人,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5%。
提高认识,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引领就业工作。直属高校在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更多地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就业质量上,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使大学生们更深刻地思考青年人的责任和发展问题。为此,直属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始终摆在做好就业工作的首位,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勇敢面对就业竞争,自觉将个人理想实现与奉献祖国建设结合起来。
深入发动,以全员化推进重点引导工作。北京大学提出要建立“校领导主抓、就业中心统筹、院系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采取措施,发动专业教师的力量,深入各行各业挖信息、找岗位,推介优秀毕业生。据统计,今年中南大学1/3的研究生毕业生是由导师推荐就业的;重庆大学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心理状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主动出击,拓展毕业生到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渠道。清华大学借助“省校共建”、“校企合作”等形式扩大与各地区、各行业的合作交流,着力推动地区“打包”、行业“打包”、集团“打包”招聘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毕业生到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途径。上海交通大学重新编制了2009年“毕业生就业引导目录”,将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明确为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市场,并积极拓展。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学校领导亲自带队,把走访重点单位作为重要工作。
以国家重点就业项目为抓手,大力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各直属高校把鼓励优秀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清华大学校领导带头走出去,推进学校同地方的全面合作,落实基层就业项目。校长顾秉林等一年内多次访问重庆,与当地党政领导共商人才培养和输送大计。双方共同开辟了引导清华毕业生到重庆基层就业的“绿色通道”,使今年到重庆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一跃达到40人。
精细服务,分类指导,推动就业工作的科学发展。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素质与能力,各直属高校努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教育,全面提升职业辅导水平,以职业辅导促进重点引导。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并被推荐申请国家级精品课。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推进职业辅导的全覆盖。(记者 焦新)

我国助推大学生就业力度空前 就业率与上年持平
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毕业生总数比上年陡增52万,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寒流”。然而,截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成绩令人欣慰。截至6月10日,学生就业率达到83.8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个百分点。专家评价指出,我国助推大学生就业力度空前,各项政策措施含金量之大、覆盖面之宽前所未有。
毕业了,下基层、去部队、赴重点行业、到西部边陲。与往年相比,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呈现多元化。中国农业大学2009届毕业生金磊毕业后成为北京市门头沟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说,“北京市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让大学毕业生有了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详细>>>
教育部:415万高校毕业生已就业 就业率同比持平
7月8日上午,记者从教育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截至7月1日,我国已有41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详细>>>
教育部: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工作 严禁简单化管理
目前,各高校已基本进入暑期。为继续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教育部重申,各地各高校要加强毕业生的服务、教育、管理,特别是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平稳离校。要做好毕业生离校前后的就业工作衔接,保持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热度不降、力度不减。要准确把握、严格执行国家和高校有关政策规定,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对欠缴学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严禁采取扣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简单化的管理方式。要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及时统计上报有关信息,对于离校后申请入伍的毕业生,要配合兵役部门积极为他们补办手续。详细>>>